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詩説西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7日 09:21 來源:

    西施的故鄉諸暨,去年編了一本有關西施的書,題為《西施之美》,約我寫序,這使我有機會重讀不少古人寫西施的詩。

    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西施。西施是歷史人物,是美女的代名詞,是美的化身。連大自然的美景,在文人筆下也被比作了西施,蘇東坡的千古絕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撩動了多少人的心懷。

    然而中國人未必都清楚關於西施的故事。西施在哪出生,在哪長大,她的身世如何,她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美名?能把這一切説得頭頭是道的人並不多。西施生活的年代,離開現在非常遙遠,西施的身世和故事,在史書中並無太詳盡的記載,現代人知道的故事,大多演繹自古書中的只字片言,是民間的傳説,而文人的詩文,更使得西施美名遠揚。在我的記憶中,李白那首題為《西施》的五言古風,是寫西施的詩中情節具體、描述動人、情感深摯的一首:“西施越美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艷,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韆鞦竟不還。”這首詩中,越女西施的出生、美色、職業,和她曲折而神秘的命運,都有了交代,雖然寥寥數十字,卻讓讀者産生無盡遐想。西施的命運,其實充滿了悲劇的色彩,儘管美若天仙,風華絕代,卻命運多舛,沉浮跌宕,經歷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生離死別。她所承擔的使命,需要犧牲,需要隱忍,需要忍辱負重,絕非一般女子能承受,然而這一切,卻沒有影響她作為一種美的象徵在中國老百姓心裏的地位。

    和李白同時代的王維,也以《西施咏》為題寫過詩:“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此詩篇幅和李白相同,借咏西施,以喻為人,但對詩中西施的評價,顯然和李白不同。李白對西施多讚美,而王維詩中的西施,似乎是一個貪戀富貴的忘本女子,這樣的批判態度,大概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如果站在吳國的立場上看,西施當然是陰謀家,是亡國禍水。不過,普通老百姓大概都不會同意這種看法。另一位唐代詩人羅隱也以《西施》為題寫過七絕:“家國興亡自有詩,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王安石寫過七絕《西施》,和羅隱觀點類似:“謀臣本自係安危,賤妾何能作禍基。但願君王誅宰嚭,不愁宮裏有西施”。他認為謀臣該對國家安危負責,不能怪罪西施這樣的女子。

    我去過諸暨,到過西施故里,也曾站在浣紗江畔遙想當年西施如何在這裡“浣紗弄碧水”。一個純樸的村姑,如何成了絕代美人,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的美之象徵,實在讓人浮想聯翩。時至今日,提起這話題,為什麼大家還是有興趣,我想原因大概也很簡單,還是因為人們對美的嚮往綿延不絕吧。

責編:紅立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