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毒是邊防緝毒緝私鬥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販毒手段的不斷更新,對緝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警犬搜毒是經過多年的實踐驗證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但是人體搜毒還僅僅是2003年以後的事。
姜喜才,1981年出生,山東威海人,黑龍江省邊防總隊哈爾濱警犬訓練基地訓練員。他入伍後第三年,也就是2003年2月,在基地領導的帶領下,率先嘗試“人體搜毒”技術攻關,改變了以往警犬只能對車體、室內、箱包進行搜毒的狀況,不給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機。
人體搜毒面對等是具有思維意識的個體的人,不僅毒品藏匿隱蔽,而且具有應變不同反應的能力;這不僅需要警犬對毒品氣味形成強烈的興奮性反射,適應各種複雜的現場和抗干擾能力,而且還要及時果斷的作出示警方式。訓導員更要冷靜、果斷,正確指揮警犬,以免警犬造成意外傷害和錯誤反映。在訓練和實戰中,經常會遇到被搜索的對象不配合,經常變換反偵查手段,或者警犬做出反應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人身攻擊,給偵破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些對警犬和訓導員都是極強的考驗。
要控制好警犬,利用口令、手勢等進行指揮犬搜索藏匿人體各部位的各種毒品,果斷做出示警方式,不能讓犬咬傷嫌疑人,並抗擊各種干擾,犬對訓導員要絕對的服從。在毒品數量上僅僅幾克都能做出反應。
德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搜毒領域已有廣泛應用,人體搜毒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為拓寬我國警犬使用領域,2003年2月,哈爾濱警犬訓練基地率先使用昆明犬、德國牧羊犬進行人體搜毒訓練,經過不斷探索,現在已發展成史賓格、拉布拉多、德國牧羊犬等多品種的搜毒技術,以適應不同環境的實戰需要。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