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普通技術工人王洪軍不久前獲得了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是2006年國內汽車行業惟一的一項珍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同時,王洪軍也成為了建國以來工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第一人。
王師傅個子不高、言語樸實,在十多年的工作中,他根據各種車型車身結構特點,先後製造了40多種、2000多件專用工具。2006年,隨著《王洪軍轎車返修調整方法》一書的出版,轎車車身維修有了新的權威教材,同時王洪軍的技術創新,填補了國內同行業空白。絕活展示:在一輛車門受損出現凹坑的轎車旁,王洪軍拿出了自己改裝過的修理工具,又是小錘敲敲打打,又是用工具吸拉凹坑,幾分鐘過後,處理完畢。受損的轎車門恢復如新,真不愧是領軍國內外的行業高手。
他先後製造了40多種、2000多件專用工具。利用他所研製的不破壞漆面的返修工具和修復法,光在2005年就修復其所在公司被冰雹砸壞商品車輛6000多臺,為公司節約資金200多萬元。2006年,隨著《王洪軍轎車返修調整方法》一書的出版,汽車維修有了新的權威教材。王洪軍説,“過去我們工人的傳統美德是‘任勞任怨’,現在除了‘任勞任怨’,我們公司特別強調要做一名知識型工人。”
“以前我們常説‘做革命的螺絲釘’,這話有它的道理。不過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更需要有理想、有頭腦、有知識、有技能、有創新意識的‘螺絲釘’,無論是科學家、工程師,還是普通工人或農民。這樣的人才多起來,創新型國家就有希望。”
“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為了獲獎,就是想把本職工作做好,遇到問題把它解決。”王洪軍坦言,“雖説工人在文化程度上沒有研究生、大學生那麼高深,但是對本崗位工作是最清楚的。怎麼幹效率最高,怎麼幹不造成浪費,怎麼幹能提高質量,崗位工人心裏最有數。只要努力去做,肯定能幹出好成績。”
王師傅的話語雖然簡單、樸實,但是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就使知識工人的力量!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