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苗族青年王興武發明了彩色紙,這讓他與村裏人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有人認為,他這是對傳統造紙術的背叛。這一次,他接到了一個來自日本的訂單,要用古老的造紙方法製作出一種特殊的紙張,他決定親自試驗。 |
| |
新發明的彩色紙 |
CCTV10《百科探秘》播出時間:2007年1月18日晚19:59
遺産項目:古法造紙
調查時間:2006年8月
調查地點:貴州省丹寨縣
主要人物:苗族青年王興武
丹寨紙貴
古法造紙
石橋堡是黔東南一個普通的小山寨,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土坡上,聚集了2百多戶人家,正是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山寨裏,完整地保留著我國最為原始的造紙工藝。
在中國民間,古法造紙曾經是一種很普遍的手工技藝。用樹皮、麻、竹等原料製作紙張,中間要經過十幾道複雜的工序。所有的工序都必須徒手操作,費時費力。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工業化的進展,這種手工造紙的作坊越來越少。而手工白皮紙的價格也越來越低廉。
石橋堡生産的白皮紙主要用於製作鞭炮或祭祀用的紙錢。1996年,由於國家禁止私人做鞭炮廠,白皮紙的銷路縮減,利潤越來越薄,一張紙只能賣7分錢。延續了千年的手工技藝眼看就要在這一代失傳。
發明彩色紙
1998年,石橋堡在外打工的人帶回來一個消息,古法造紙的命運似乎有了一線生機。那時侯,當有個姓蔡的姑娘去東莞打工,聽説有個香港老很想找那個手工造紙的地方。女孩就把香港老闆要的紙樣寄回家裏, 與石橋堡世代相傳的白皮紙不同,香港老闆寄來的樣品是彩色皺紋紙。村裏的人誰也不敢接這個活兒。
一個叫王興武的人看到樣板紙以後以後,卻下了一個決心:只要能讓家鄉的手工紙走出去,就要去做。王興武從小沉默寡言,但是內心卻十分倔強,只要他認定的事兒,就要一條道走下去。
那一年,王興武決定要打破傳統, 試驗彩色手工紙的製作。但是,石橋堡從來沒有人製作過彩色紙,誰都不知道如何用天然的植物製作出五顏六色的紙張。失敗接踵而至。
從1998年到2000年,彩色紙的試驗持續了整整二年,他的家人對此抱怨不已。2000年,王興武在長達兩年的試驗之後,用最原始的純手工技藝和純天然的原料做出了香港老闆寄來的彩色皺紋紙。
彩色手工紙給王興武的家人帶來了村裏人無法企及的經濟收入。很快,王興武家建起村裏第一座磚石結構的房子。但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王興武成為了村裏人冷落的對象。世代習慣了做白皮紙的村裏人認為,王興武發明的彩色紙糟蹋了傳統的造紙工藝。
2004年, 丹寨縣搞起了村寨旅遊,離村口不遠的大岩壁下是石橋村古代造紙作坊的遺址,旅遊部門找到了造紙能手王興武,建議他在岩壁下重新開設造紙作坊,供旅遊者參觀。
一開始,王興武欣然接受。可是別的村民卻認為這應該是集體的東西,不應該讓王興武一人來做。他們甚至砸掉了遺址上僅有的一些造紙設備。縣領導只好組織村民開會,要求除王興武之外的造紙戶全部參加,並且提出條件:哪位造紙戶願意入駐造紙遺址,必須按照規劃,自己出錢來整修和管理。
因為有了製作彩色手工紙的收入,王興武拿出 6000元錢對遺址重新整修,在這個曾經沿用了幾百年的遺跡之上,一些早已經失傳的古代造紙技藝得到重現。
從彩色紙到簽字紙
與八年前一樣,王興武又面臨著一次打破傳統的挑戰。這次王興武要試驗的是日本商人寄來的簽字紙,這種紙是電腦直接打印出來的,顏色泛黃,表面光滑,而內部卻攙雜著細長的白色絮狀物。而當地從來沒有人做過這種紙。
日本商人的紙張樣品中有著細長的銀白色絮狀物,王興武想到了在原料中加入蠶絲。他用一根竹竿攪動紙槽裏水和構樹皮的混合物,這就是打槽。打槽的時間長短決定紙纖維的粗細程度。
由於打槽的時間太長,蠶絲被打得細碎。第一次簽字紙的試驗失敗了。但是這種失敗對於王興武來説,早已經習以為常。
在將近半個月,的簽字紙試驗終於有了結果,王興武對於試驗的結果相當滿意。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以後,王興武又一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決定好好慶祝一番。妻子做了一大桌飯菜,一家人坐在一起。
就在這時,一個義烏商人不邀而至。原來,年輕的義烏商人是專門經營手工藝品對歐美和東南亞市場的批發業務的,前段時間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對於王興武的報道,對於他所生産的手工特種紙非常感興趣,就一個人跑到山裏來找王興武聯絡業務,希望能夠代理他的産品。
第二天,義烏商人離開了丹寨縣。王興武的心裏卻燃起了新的希望。多年來,他一直想找到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使家鄉的手工紙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這樣,他就會把自己製作特色紙的技藝傳授給村裏的年輕人。也許那樣,村裏人對他的誤會將不復存在,古老的造紙技藝也能夠因此真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責編: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