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臨近卡塔爾首都多哈,開始慢慢下降。臨窗俯瞰,但見下面是湛藍的海水,上面游蕩着星星點點的船隻,這便是著名的阿拉伯灣了。
多哈好似一顆鑲嵌在海灣裏的珍珠,是一座頗有韻味的城市。第一味便是她不加雕琢的自然之美。由機場到市中心的海濱大道,幽雅而整潔,椰棗樹臨風搖曳,婀娜多姿,路邊的建築一幢幢造型各異,美不勝收。入夜,華燈初上,千萬盞燈光的倒影在海面閃爍,宛若打碎了一池的翡翠和夜明珠。人在路上行,恍若步入仙境。
那海,名叫多哈灣。不遠處,是一座綠色蔥蘢的小島。登上游艇,約摸一刻鐘,便接近小島了。小島名曰“椰樹島”,因島上遍植椰樹而得名。船老大本來正要收工,因我們堅持,這才跑了一趟,但他沒時間帶我們登島了,只開着船帶我們圍着小島繞了幾圈。小島好像漂在水上一樣,從船上看去,似乎還在搖動。湛藍的海水,瓦藍的天空,翠綠的小島,三色合一,構成了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圖畫。
多哈人的熱情是我感受到的另一種韻味。我們下榻多哈洲際飯店。是五星級連鎖飯店,本以為這裡與其它地區的同類飯店沒什麼兩樣。走進去才發現,正對着飯店旋轉大門的地方,用毛毯圍建起一座帳篷,帳篷不大,是象徵性的,地面上,一隻碩大的咖啡壺赫然在目,盤裏錯落有致地擺放着一隻只杯子。我好奇地向侍者詢問,他説,這象徵着卡塔爾人熱情好客。
想想也是,卡塔爾人喜愛咖啡,常用咖啡來招待客人,表示熱情,在賓館大堂放着這些咖啡具,正是為了展示他們好客的習慣。後來,我又到了同樣是五星級的瑞茲 卡爾頓和喜來登等飯店,發現那裏也是同樣的結構和佈局:寬敞明亮的大堂中央,擺放着一個用紅地毯圍建起來的帳篷,非常惹眼。在實際的交往中,我發現卡塔爾人非常熱情而友善,每次我從亞奧理事會開會的地方往返入住的旅館,都隨時可以要車,而且態度極好,這使我的採訪活動進行得很順利。
多哈最迷人的一味,要算她散發出來的濃郁的民族文化風味。卡塔爾歷來對民族文化傳統的保護高度重視。現在卡塔爾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是外國人,以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人居多,連當兵的都有許多是外國人,政府部門中也不乏外國人的身影。如果不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就有被慢慢同化的危險。因此,政府在這方面有意識地未雨綢繆,走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自強之路,以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海灣國家中,卡塔爾婦女的地位和解放程度是比較高的,許多女子早已改寫了圍着鍋臺轉的家庭婦女形象,紛紛走出家門,走入社會,走向新生活。然而,單單從多哈婦女的着裝看,似乎看不出她們的思想觀念已如此開放。海濱大道上,婦女或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或跟在丈夫後面亦步亦趨,大都是細細的黑紗蒙着臉面,只露出一雙又黑又亮的眼睛,非常神秘。
卡塔爾《東方報》的記者伍薩麥解釋説,那不是保守,而是多哈婦女故意如此打扮,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外化形式。他的話也許有些道理。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