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歷史淵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3日 16:20 來源:CCTV.com

  開封朱仙鎮年畫起源於北宋時期,據沈括在《補筆談》記載:“熙寧五年,上令畫榻(吳道子畫鍾馗)鐫版,印賜兩府輔臣各二本,是歲除夕,遣入內供奉官梁楷,就東西兩府給賜。”這説明宋神宗時,皇宮及官府中已經有在除夕粘貼鍾馗的習俗。到了北宋末年的開封城中“近歲節,市井皆印買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貼子”(《東京夢華錄》)。無名氏(明朝人)《如夢錄》稱宋時“紙馬鋪遍佈全城”這與《清明上河圖》中“王家紙馬”店的描繪相佐證。這些史料充分證明了開封城就是開封朱仙鎮年畫的起源,也是中國木版年畫的源頭。到了1127年靖康之難,金人佔領開封城後,年畫藝人們四散奔逃,其中的一些人就散落在開封城及其四週,繼續以印製年畫為生。元朝至正年間,賈魯河的開通,使朱仙鎮逐漸成為一個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而迅速繁榮起來。隨着朱仙鎮的興起,散落在其附近的一部分年畫藝人就逐漸地聚集到了這裡。據李步青、廉方所作《岳飛與朱仙鎮》一書記載:“紅紙門神係舊習過新年之消用物,為鎮中最著名之特産。往昔盛事,業此着三百餘家,出品盛銷於臨近各省,大有獨佔市場之勢”。到明清兩代朱仙鎮木版年畫達到了最興盛的時期。清朝晚期,由於黃河多次氾濫,特別是賈魯河的淤塞,使朱仙鎮迅速衰落下來,至解放前期,年畫作坊僅存23家。那些陷入困境的“門神店”逐漸由朱仙鎮遷回當時的省城開封城中。加上城內原有的年畫作坊,一時間開封城內大年畫作坊多達四、五十家,小年畫店不計其數。在近、現代,開封又終於成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生産及銷售中心。解放後,開封城內的私營年畫店還繼續經營年畫,1956年時進行了公私合營。1961年,開封市重新組建了“開封年畫社”。吸收郭太運、朱永敬等老藝人對舊版進行挖掘整理,並創作了一批具有時代氣息的新年畫。 1983年,開封市成立了“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社”, 向全國社會各界廣泛徵集老版、畫稿、史料、資料,為挖掘整理年畫作了不少貢獻。1986年,朱仙鎮成立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社”;1987年6月成立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研究會”,對年畫進行研究整理、開發。2002年10月28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木版年畫大聯展”在開封舉辦。會後朱仙鎮被命名為“木版年畫藝術之鄉”,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入 “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這次會議基本上達成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源頭的共識。2004年,開封市博物館成立了“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研究保護中心”。目前,開封市政府及年畫工作者正在為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保護、搶救努力工作。

責編:郭翠瀟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