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狂犬病臨床表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2日 10:53 來源:CCTV.com

  潛伏期長短不一,多數在3個月以內,國內報告平均66.9天。4~10%病人的潛伏期超過半年,1%超過1年,文獻中最長的一例為19年。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咬傷的發病較早,平均39天,下肢咬傷潛伏期平均90天)、傷口深淺(深者潛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毒力強者潛伏期短)等因素有關,其他如擴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

  典型病例的臨床過程可分以下3期。

  (一)前驅期或侵襲期 在興奮狀態出現前,大多數病人有低熱、食欲不振、噁心、頭痛(多在枕部)、倦怠、周身不適等,酷似“感冒”;繼而出現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並有喉頭緊縮感。較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症狀是傷口及其附近感覺異常,有麻、癢、痛及蟻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刺激神經元所致,見於80%的病例。本期持續2~4天。

  (二)興奮期 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其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狀,乃咽肌痙攣所致,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也不一定在早期出現。典型患者見水、聞流水聲、飲水、或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患者雖渴極而不敢飲,即使飲後也無法下咽。常伴聲嘶及脫水。

  怕風也是常見症狀之一,雖微風也能引起咽肌痙攣。其他刺激如光、聲、觸動等,均可導致同樣發作,嚴重發作時,尚可出現全身疼痛性抽搐。由於常有呼吸肌痙攣,故可導致呼吸困難及發紺。

  常見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表現為唾液分泌增多、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壓及體溫升高等。因括約肌功能障礙而出現排尿排便困難者也相當多見。

  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雖極度恐懼和煩躁不安,但絕少有侵人行為。隨著興奮狀態的增長,部分病人可出現精神失常、譫妄、幻視幻聽、衝撞嚎叫等。病程進展很快,很多患者在發作中死於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本期持續1~3日。

  (三)麻痹期 痙攣停止,患者漸趨安靜,但出現弛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最為多見。眼肌、顏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等。

  患者的呼吸漸趨微弱或不規則,並可出現潮式呼吸;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可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迅速死亡。臨終前患者多進入昏迷狀態。本期持續6~18小時。

  狂犬病的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6日,偶見超過10日者。

  除上述典型病例外,尚有以癱瘓為主要表現的“麻痹型”或“靜型”,也稱“啞狂犬病”(dumb rabies),約佔20%。該型患者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呈現橫斷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等症狀。其病變僅局限于脊髓和延髓,而不累及腦幹或更高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病程可長達10天,最終因呼吸肌麻痹與球麻痹而死亡。吸血蝙蝠嚙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屬此型。

  【並發癥】

  可出現不適當抗利尿激素分泌,可併發肺炎、氣胸、縱膈氣腫、心律不劑、心衰、動靜脈栓塞、上腔靜脈阻塞、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責編:春天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