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江孜10月16日電(記者 全曉書)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文敬教授16日指出,全球近2000萬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更大面積海洋的存在將會抑制全球氣候無節制地升溫。
張文敬教授是中國喜馬拉雅山南北坡國際綜合科學考察隊的首席科學家,常年從事冰川研究。科考隊於15日從西藏首府拉薩出發,將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坡開展為期近一個月的對比考察,內容涉及自然地理、地貌、地質、冰川、植物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多個方面。
張教授指出,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有權威專家預測在50年內喜馬拉雅山脈現代冰川將會消融殆盡,中國也有學者預測,在2020年左右,中國西部的冰川將融化殆盡。就目前趨勢看,上述預測顯然過於悲觀。據張教授介紹,冰川的發育和生存既要具備必要的低溫,也要有豐沛的固態降水。
“低溫一是取決於地理緯度,二是取決於海拔高度,三是取決於氣候的變化。緯度(比如南、北兩極)和海拔高度(比如喜馬拉雅山5000米以上地區)基本上處於恒定狀態。降水量在多年狀態下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冰川的變化關鍵在於全球大氣候的總體變化。”張教授説。
他指出,冰川有三大功能:首先,冰川是資源,是在一定時間範圍之內的淡水儲備資源;其次,冰川是氣候變化比較靈敏的監測器;第三,冰川也是氣候變化的調節器。
“目前,全球冰川不同程度的退縮、減薄的變化正在加劇,這反映了氣溫上升、氣候變暖的確是目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張教授説。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5年3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喜馬拉雅冰川消融的速度正隨着全球變暖不斷加速,現在這一地區的冰川正在以平均每年10米至15米的速度後退。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青藏高原的冰川後退消融速度快於20世紀的任何一個時期,這一地區的濕地已呈現出了退縮的趨勢,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流補給水源減少。
這份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地區冰川的迅速消融導致的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生態環境惡化已經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産生明顯的影響。中國、印度和尼泊爾將直接面臨缺水的威脅。
但是,張教授指出,不應對氣候變化趨勢持過於悲觀的態度。“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冰川面積的減少,而新的冰川退縮跡地的出現將有利於新的植物群落的演替跟進。”
“同時,冰川的融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冰川的溫度提高一攝氏度,需要的熱量相對較少,但是零攝氏度的冰變成攝氏零度的水,則需要消耗80倍的熱量,相當於80大卡的熱量,這可以抵消氣溫的上升。”張教授説。
“所以,冰川加速融化到一定程度,勢必限制氣溫更大幅度的升高。同時,與冰川為伍共同調節氣溫不至於無限制上升的還有佔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水體。氣候變暖導致的洋面蒸發同樣將消耗大量的熱量。”張教授説。
不過,他也指出,這並不等於人類可以放任氣候變暖。喜馬拉雅冰川是該地區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冰川對冬夏氣溫的調節以及融水補給是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坡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證。冰川退縮將會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産生嚴重影響。
“此次科考,我們要具體研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喜馬拉雅冰川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會對青藏高原各大河流的補給産生什麼影響。”張教授説。珠穆朗瑪峰上的絨布冰川就是本次科考的內容之一。(完)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