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錯位的花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4日 14:45 來源:CCTV.com

  小成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媽媽為了孩子能踏實長大,含辛茹苦,其中多難只有她自己知道。生活的困苦讓她得了白血病,住院很長時間。沒人照顧的小成很懂事,不僅學會做飯,還懂得心疼母親,在學習上從不讓母親費心。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班裏的班長,學習成績優良。這讓柔弱的母親寬慰許多。

  初中畢業,小成報考了職業中專,且一次就考上了。母親也為他高興。然而,就在母親以為可以大松一口氣的時候。一天,卻接到小成班主任的電話,説小成因為搶劫被拘留了,母親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個事實,不可能!他可一直是班長啊!她想:孩子因缺錢才搶劫的。是,家裏經濟困難,可小成從小穿的用的都是別人給的,好壞小成從沒挑過,給什麼穿什麼,也從沒有跟母親要過零花錢,自己也很節省。靜下心來的母親感到了小成近些天的變化。本來踏實的孩子這幾天每天回來的很晚,頭髮和穿的衣服像遊蕩的社會青年,問他話也不理不睬,還躲在廁所裏吸煙。母親見狀除了生氣就是打他。用手打不動就用竹竿打,打斷的竹竿也不能讓小成開口説話,更不求饒。母親嚴厲管制沒有改變小成的行為,他依然故我地過著每一天。

  一個人行為的發生只要追根溯源就一定能找到發生的原因。小成兩歲時父親去世,跟隨母親長大,從心理學分析:兒童成長到2歲到5歲期間會有一個心理的變化,要從依戀母親開始逐漸向崇拜父親的方向發展。這時父親與孩子親熱、嬉戲或冒險行為,都會使兒童發現父親是有力量的,尤其是冒險,能冒險成功,他就會很自信,覺得自己有力量。這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經過最初的向同性父母學習來規範自己的行為的。這種心理髮展到初中時,也就是進入青春期時就會形成自我認同感或稱同一性,也就是説到這個時期的孩子他會在內心明確地知道,我是誰?我現在應該做什麼?我以前是什麼樣,以後也要什麼樣等等自我肯定的意念。而小成正是在這個年齡時期父親這個角色缺失的環境下長大的,在自我認同上模糊不清,就很容易被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影響。

  通過了解,發現小成最近一直跟一群不好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參與搶劫,這些人在得手後分給小成一些錢。被拘留回來的小成,知道自己錯了,可一想到那幫哥們兒,他又覺自己不夠意思。母親天天去接他,學校老師也與他交談,希望能把小成拉回來。就連社區的工作人員也參與進來了。經過各方努力,小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根源,回到課堂,學習成績漸漸的上升。這讓周圍所有人感到欣慰。小成學的是廚師專業,最近參加當地的廚藝比賽還獲了獎,這讓大家都為他高興。特別是他的母親。

  在小成這個事件中不難看出,青少年成長到青春期時,有些事情的發生,就他們本人也在混沌中。其中原因在於前面説的自我認同感的完善與否。另外,“向群性”是青少年成長的必經之路。心理學的“向群性”是説同齡人在精神、情感、物質方面的交流,成長到14、15歲的孩子,已經不滿足於父母的照顧,這是在為向成年人發展,學會正常人際交往的準備。另一方面,初涉人際交往的青少年交往的經驗不足,情感也非常真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向群性”會導致他自己為朋友利益做下他本不可能做的事情。另外,小成的這件事還説明群體觀念、目標、規範的傳導性。青春期時突出特點之一就是離不開同齡的群體,要合著同齡人的發展節拍一同步入社會是他們的需求,“向群性”就是社會性的體現。群體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而這種自發的群體因為自身難以控制,發生群體效應的同時也為越軌行為創造了有利的心理環境,個體在其中容易失去對不良行為的防範。因此,家長應該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接觸的朋友,孩子朋友的價值觀、家庭情況,他們在一起交談什麼,這樣能夠適時地提醒孩子注意什麼。如何保護自己。

  (王翔麟)

責編:人口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