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魯新:敢在凍土上動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3日 14:33 來源:科技日報

  初見張魯新,儒雅的外表、溫和的語言,讓我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在青藏高原上和凍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

  科技先行

  青藏鐵路向西挺進的征途中,幾番下馬。我國幾代凍土科學工作者們,卻夜以繼日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堅守,張魯新便是其中的一位。而在這漫長的等待中,幾乎只剩下他一人孤軍作戰。

  2000年7月,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帶隊對青藏鐵路走向進行考察,為中央提供鐵路進藏的決策依據。地處蘭州的中鐵西北研究所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凍土專家張魯新連夜趕往格爾木,向孫永福彙報20多年來青藏高原永久性凍土地帶的科研進展情況。20多年中,孫永福是第一個聽取他彙報的黨的高級幹部。張魯新想,他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陳述理由,促使青藏鐵路上馬西進。

  參與這次彙報的人很多,直到上午11點半,才輪到張魯新發言。他發言時語速很快,必須很快!他想把憋在心裏的千言萬語在半小時內講完———因為吃飯的時間快到了。

  孫永福説:“你講慢些,把這20多年的研究戰果都講出來,把你們科學家在風雪高原科研的酸甜苦辣都講出來。你們科研能堅持幾十年,我聽幾個小時還不行嗎?不聽完你彙報,我們就不散會。”

  張魯新説:“從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老一輩科研人員在海拔4700多米的風火山下,建立了凍土變化觀測站,40餘年,積累了1200多萬個寶貴數據。青藏鐵路如果上馬,完全可以應用40年來的研究成果,去指導施工。”

  根據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他提出,降低溫度,減少傳入路基的熱量,讓凍土凍得更實,保證多年凍土的穩定性,才是保證路基穩定性的可靠途徑。

  張魯新發言後,孫永福高興地説:“老張,你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對青藏鐵路上馬,我們更有信心了。”

  第二天,孫永福要沿青藏公路進入西藏,在風火山他將短暫停留,考察一段凍土區的試驗路基。張魯新得知消息後,連夜乘出租車,行程300多公里,先於孫永福5小時趕至風火山。上午11點,當孫永福來到海拔4800米的試驗基地時,抬頭便看見了張魯新。他有些吃驚:“你怎麼趕來了?”張魯新笑答:“科技要先行,科學工作者若是落在了後面,青藏鐵路還能上馬嗎?”

  寒風刺骨,雪花飛旋。張魯新在風雪中一項一項地向孫永福介紹了20多年來的科學試驗結果。他堅定地向孫永福表示:“青藏鐵路上馬西進的日子到了,科學會為高原這條新生的鐵路保駕護航,而且能做到萬無一失!”

  高原保爾

  “秋雨淅淅瀝瀝地灑在人的臉上。天空中,灰雲密布,它們低低地游動著,緩慢而沉重。已是深秋季節了,森林裏剩下的是光禿禿的樹枝……一條新修的路基從這裡直通森林裏。人們像蟻群一樣在新修的路基旁邊緊張地忙碌著……保爾吃力地拔出那只陷到泥巴裏的腳……”

  早就聽説張魯新能大段地背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是當我們親耳聽到時,還是吃了一驚。

  張魯新出身於書香門第,由叔叔———我國著名油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林崗先生撫養成人。他一生最崇拜的人是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書,他至少看了20遍。至今,他的書架上還放著這部書的四個版本。

  因為有保爾精神的支撐,1970年夏天張魯新畢業後,他要求到最遠的地方去,結果被分配到了齊齊哈爾鐵路局最遠的地方塔河。因為塔河寒冷,他開始接觸鐵路凍土工程。

  1973年冬天,在一次多年凍土研究會上,張魯新認識了來自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凍土專家徐學祖。徐學祖對他説:“你要想成為凍土地質學家,必須走向青藏高原,只有青藏高原的高度,才能把你送上一個科學的高度。”

  一年後,還是冬天,剛剛結婚7天的張魯新,便與妻子告別,調到了蘭州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北研究所,把妻子留在了大興安嶺。到蘭州後,沒有片刻停留,他以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分佈與特徵研究課題組組長的身份,帶領其他科研人員一道,走上了高原。

  隨後的日子裏,張魯新每年3月底上高原,12月底才下高原,最長的一次,他13個月沒有走下唐古拉。工作時,他在試驗場一蹲就是30多個小時,經常是一天一夜吃不上一頓飯。高原生活苦不堪言,如果心中沒有一位永遠活著的保爾激勵、支撐著他,就算有10個張魯新也都當了逃兵。

  逃回青藏

  也許你不會想到,像張魯新這樣的高原“保爾”也曾當了一次逃兵。

  1988年,山東濟南修建國際機場,因為機場跑道軟土地基問題克服不了,有關部門想到了張魯新,讓他出崑崙下山東,任濟南國際機場工程指揮部專家組組長。

  在張魯新服從命令準備離開蘭州時,鐵道科學研究院西北所所長黃小銘留著眼淚對他説:“青藏鐵路的凍土研究,才畫了一個逗號,你怎麼就走了?我知道你尋找的是挑戰性的環境,但是,對你最大的挑戰是青藏鐵路的凍土研究,無論什麼時候,你想回就回,西北所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

  來到山東後,張魯新主持了濟南機場真空預壓法加固機場跑道軟土地基的試驗工程,為山東省的重點工程解決了重大技術問題。山東方面動員張魯新留在濟南,併為他解決了全家戶口、分了房子、給他的妻子安排了工作,並解決了孩子的入學問題,同時還準備將張魯新安排到濟南地礦局做領導工作。

  1990年的一天,張魯新到濟南齊魯賓館開會,碰巧看到了山東電視臺播放了一部名為《西藏的誘惑》的風光紀錄片,當那曲草原、唐古拉雪山、沱沱河的涓涓細流又一次進入他的視野之中,張魯新的淚水奪眶而出,繼而泣不成聲。此刻山東省的領導清楚地知道,即使留住了眼前的這個人也留不住他這顆心。

  第二天一早,張魯新將要求調回蘭州的報告遞交濟南有關部門。決心用兩代人的“堅持”和“堅決”,去迎接青藏鐵路上馬的日子。張魯新下定決心:我不能離開青藏高原,這裡是我事業的起點,這裡詮釋著生命的意義,我站著,就是路標;我躺下,便是路基,一定要把青藏鐵路修到拉薩去,實現幾代凍土科學工作者的理想。

  就為這一天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之後,青藏鐵路的建設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2000年下半年,鐵道部、國家計委關於青藏鐵路上馬的會議頻繁召開。張魯新作為唯一一個研究青藏鐵路凍土問題的專家,先後3次參加了青藏鐵路立項論證會。在一次會上,有人認為青藏鐵路海拔太高,人上不去,無法施工。張魯新立刻站了起來拍著胸脯説:“你們看看我,我在那裏生活工作快30年了,身體不是很棒嗎?”他用親身經歷告訴人們,青藏高原並不可怕,人在那裏可以生活和工作。

  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勝利開工。張魯新被鐵道部聘為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專家諮詢組組長,負責重大技術問題的技術諮詢和決策。

  這天上午,在格爾木南山口,當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宣佈青藏鐵路正式開工時,張魯新頓時哭了起來。幾代凍土科學工作者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為這一天,他張魯新在高原整整奮鬥了20多個春秋啊。

  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對凍土在外界條件下的變化過程及對路基變形的影響規律的研究,張魯新對凍土又有了新的認識,針對不同凍土條件,他創新提出一整套多年凍土工程措施。

  2006年7月1日,天路終於通車了,我們想張魯新也許可以真正松一口氣了,可是他告訴我們,一套青藏鐵路沿線凍土系統監測工作已經展開,他要和同事們繼續天路凍土守候……

  ■人物檔案

  張魯新,一九四七年出生於山東寧津。一九七○年,從唐山鐵道學院工程地質專業畢業後,開始涉足多年凍土地區的工程技術難題。現任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鑄就這條蒼茫天路,融入了他的青春和汗水。

  2006年6月底,中華全國總工會追加一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給為青藏鐵路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這份殊榮他當之無愧。

  張魯新,著名凍土科學家,現任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專家諮詢組組長,中鐵西北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常穎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