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9日 14:44 來源:大河報
《百家講壇》在中央電視臺十套播出後,推出了不少“明星學者”。在《百家講壇》,2004年最火的是閻崇年,2005年最火的是劉心武,2006年最火的是易中天和于丹,那麼2007年最火的將是誰呢?《百家講壇》製片人萬衛給出的答案是——王立群。
繼《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呂后系列獲得成功之後,從去年6月開始,王立群開始為《百家講壇》錄製一部規模更為龐大的節目——《王立群讀史記》。這部系列節目播出時間要遠超項羽、呂后系列,從1月6日開始,每週六、週日播出,將貫穿2007年全年。該節目從漢武帝開始,講述西漢中葉的人物群像,用現代視角來解讀歷史人物。
《王立群讀史記》開篇講的是漢武帝。王立群解讀漢武帝的視角與電視劇《漢武大帝》有什麼區別?王立群説,《漢武大帝》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但其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有一定程度的虛構。“比如李廣之死,《漢武大帝》説李廣是戰死疆場,而《史記》的記載是李廣自刎而死。我講李廣,只能講他悲憤自殺,而且要重點分析李廣自殺的原因,因為這是歷史事實。《百家講壇》只能尊重歷史記載,不能有任何虛構。”
紮實的史學知識加上淺顯易懂的語言,王立群將《百家講壇》倡導的學術品位和大眾口味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百家講壇》講呂后、項羽時,他講了匈奴單於給呂后的言辭粗魯的“求愛信”,還打趣説呂祿、呂産因缺少手機而聯絡不暢,又用公安部長、國防軍等詞語把觀眾逗得樂不可支。“其實《史記》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來,但我不能那麼講,必須轉化成現代漢語。”王立群説。
他的考學史:高中生“直升”研究生
1965年,王立群參加高考,感覺考得很好,報的志願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但由於政審的原因,他沒等發榜就到開封市一家小學當起了代課教師。在小學教書的7年時光中,他教過語文、數學、書法、美術,甚至還教過音樂。為了教音樂,他用一星期時間學會了腳踏風琴。此後,他又在中學教了7年書。
1977年恢復高考時,王立群已經32歲。按當時的規定,超過30歲的考生必須是1966、1967、1968三屆的高中生,因為這三屆沒有參加過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畢業的高中生,參加過高考,不符合報考條件,錯失了高考機會。
1978恢復招收研究生,王立群當即下了考研的決心,並決定就近報考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難很多,一是沒有教材,二是沒學過大學課程,三是工作繁忙。“當時最頭疼的是外語,我高中時代學的是俄語,丟了14年,重新撿起來非常不易。”王立群説,他向單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科《俄語》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過關了。
提起當年的政治考試,王立群有點興奮:“當時沒有政治經濟學教材,剛好開封市委組織部發了3本政治經濟學宣傳小冊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課一共復習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數最高的一門課。”
順利考上研究生和後來進入《百家講壇》一樣,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轉捩點。
他的治學史:《史記》成就他的人生
激發起王立群對古代文學狂熱的是《史記》,留校任教後他講授的漢魏六朝文學中有《史記》,在《百家講壇》他面向全國觀眾講述的仍是《史記》——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像《史記》一樣,對王立群産生了如此深遠的影響。
1966年,在一所小學做代課教師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觸到《史記》。那時“文革”剛開始,學生砸了小學的圖書室,學校僅存的一部《史記》被學生當作“四舊”扔到了院子裏。住在學校的王立群趁著夜色,把被丟棄的《史記》撿回了家,此後他沒事就讀《史記》,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從那時算起,《史記》伴隨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讓我讀懂《史記》的是經歷,是‘文革’,是現實。人們往往説讀書讓人讀懂現實,但我的體會,常常是現實讓我讀懂了《史記》。”
1982年,王立群研究生畢業留校,在大學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代文學,內容就包括《史記》。隨後的24年,他由講師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但《史記》始終是他最喜愛講的典籍。
2005年年底,央視《百家講壇》到河南大學海選主講人時,王立群憑著對項羽的獨到解讀而勝出。隨後在《百家講壇》,王立群以《史記》為藍本,用現代視角為觀眾描繪出了具有曠世才能而又狂妄自大的項羽、兇殘暴虐而又具有政治家風度的呂后、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刁蠻任性的陳阿嬌等一個個鮮明的形象。
鏈結:王立群簡介
王立群1945年生於山東,1982年畢業于河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學史》等著作。
責編: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