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阮義忠:攝影讓我找到了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8日 11:45 來源:東方早報

     
    [內容速覽]他的攝影卻讓他學會了謙卑,把視線重新落回到曾經憎惡過、甚至暗下決心一定要脫離的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人。

  他寫過詩寫過小説,受存在主義影響頗深;他畫過插圖,風格極其先鋒;他的攝影卻讓他學會了謙卑,把視線重新落回到曾經憎惡過、甚至暗下決心一定要脫離的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人。作為少數被選入美國權威的《當代攝影家》一書的華人攝影家之一,台灣攝影家、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攝影課教授阮義忠的個人攝影展“人文台灣───阮義忠攝影作品回顧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

  阮義忠説:“年輕時我追求‘偉大心靈’,現在攝影讓我找到了根,使我在這塊土地上産生實實在在的認同感。”有人這樣評價:他是一個利用技巧進行拍攝,並對中國攝影文化産生重要影響的攝影師。此次展覽幾乎涵蓋了阮義忠從1970年至今的整個攝影歷程,10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系列包括:《北埔》、《八尺門》、《人與土地》、《台北謠言》、《四季》、《手的秘密》、《有名人物無名氏》、《正方形的鄉愁》、《失落的優雅》和《希望工程》。作品總計100幅,在展覽結束後,將全部無償捐獻給上海美術館館藏。

  阮義忠念小學時,家裏養了幾頭豬,每天放學後必須挨家挨戶地收泔水,課餘時間則在祖上留下來的一小塊土地上勞動,挖地瓜、摘菜葉。地瓜藤的乳白汁液與泥土摻和之後,變成臟乎乎的東西,黏在指甲縫、手掌紋裏,雙手雙腳似乎從來就沒有洗乾淨過。那些經歷使阮義忠厭棄農事,一心想從現實生活中脫身。他起初選擇寫作,只會在自己有限的體驗中編織虛幻的場景,直到接觸了攝影,才從半空回到地面。

  二十三四歲時,他開始接觸海外攝影,太想了解別人怎麼想,也想把自己的感想講給別人聽,於是他寫,“現在想寫也寫不出那樣的文字了,面對白紙,所有的腦筋所有的情緒都在一齊轉動,怎麼才能傾吐,”他在固定的餐館寫作,一般早餐時間進駐,完成寫作往往已經到了晚餐時分,芳鄰餐館是台灣一家比較注重用餐氣氛的餐館,但用餐時分依然吵鬧如故,但再吵阮義忠也能在“餐桌入定”,這樣的情景持續了好幾年,“如同與文字談了好幾年的戀愛”。他著書立説,向國內介紹了不少海外攝影,還創立了《攝影家》雜誌。

  《人與土地》是作者對自己成長的土地的價值和美的再發現,這也是阮義忠對於台灣鄉親的最後一瞥,這一瞥中包含著深情。為了索取,人們不斷地糟蹋著故土,“未來世界的凈土到底在哪,這是個問號”。《台北謠言》則顯示了作者現實主義的批判鋒芒,表達了對工業社會中真假價值的混亂和人類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憂慮。他的鏡頭始終鎖定台灣平常百姓的生活,呈現出對人性的溫暖關照、對土地的眷戀、對時代巨變下人們所面對的困惑和尷尬的關切之情。他説:“對我而言,攝影可以説是宗教,人性中的善面永遠吸引著我。”

  阮義忠的攝影作品有朝一日也會成為沒有時間性的生活記錄;而産生這種生活方式的環境到時候恐怕早已消失。(記者 徐佳和)

責編:高正奎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