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9日 10:43 來源:
[內容速覽]葉劍英不僅是這樣講,更是這樣做的。 |
1949年11月中旬,解放廣州後不久,葉劍英、方方兩位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大致每週都要召開一種名為分局“常委擴大會議”的會,實即後來的所謂“高幹會議”,因為真正的常委不過2─4人,有時甚至就是葉、方二人。我是1949年夏在北京時就調入華南分局工作的,是這個“擴大會議”的固定列席人之一。列席的總人數大約20人左右,是分局、省府、廣州市委、市府領導和十五兵團司令黃永勝、政委賴傳珠等人。
葉在這個會上,常説的兩句話是:“不怕不做事前諸葛亮,就怕不做事後諸葛亮”。
“不怕事前不研究,就怕臨事不研究”。
他説,誰能事事都能如諸葛亮一樣料事如神呢?何況那只是小説上説的,諸葛亮自己也辦不到,不然他怎麼會失街亭呢?我們平常人根本不可能在事先對一切都料事如神,我們不怕做不成事前諸葛亮,就怕事後也不做諸葛亮,即不去總結經驗教訓。那樣,我們就會重犯錯誤,屢犯錯誤,得不到進步。
葉又常説,我們都是從山溝裏鑽出來的,少數同志是從地下冒出來的,幾乎一切都很生疏,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哪一件事是我們事先一一研究過的呢,根本不可能。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臨事還不研究,依靠老一套老經驗來應付,這就可能處處碰壁了。所以,最可怕的還是臨事不研究。孔子説過,“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我們就要學習這種態度。毛主席生來就會打仗?還不是臨事研究出來的一套辦法。李德就是臨事也不研究,也不學習,要照他外國的老一套辦,所以失敗了。對我們新進城的幹部來説,最怕的就是臨事不研究。上面這些話是我綜合他多次講話意思而成。葉講這些,每次都只三五句,鏗鏘有力,斬釘截鐵。
葉劍英不僅是這樣講,更是這樣做的。例如,大概在1951年前後,葉和方方同志常召集一些業務學習性質的會議,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次共四個半天的會議,省市黨政單位司局長以上幹部全參加了,恐怕有100多人,是在東山梅花村陳濟棠公館內那兩個大小相連的客廳或會議室舉行的,有些參加者還得坐在門外。一次是講如何在海南島種植橡膠問題,一次是講在華南修築戰略公路問題,各講了兩次。教師是兩個蘇聯專家。這兩個專家看來很有真本事,講的非常深入具體而生動,確是兩個好老師。這些問題,除了農業所與交通所之外,其他聽課幹部,大都與此沒有直接關係。但從培養幹部來説,對於這等大事,都應該多學點具體知識,多學點新事物,就可以舉一反三,使他們少來點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任意胡來了。而這些正是建設新國家必不可少的起碼素養。這正是葉劍英在培養幹部上能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的完全正確的方針。我不知道有多少地方這麼做過?
可是,葉劍英繼方方之後也被批評了,這兩位既抓階級鬥爭,又認真抓經濟建設的好領導,方方先被批判撤職,葉不久也在人不知鬼不覺中調離廣州了。
我是一個在華南工作了6個年頭,實際上是佔據較高職位但不很稱職的南下幹部,可我連任何一點“地方主義”的影子也沒有看到過。因此,1951、1952年在廣東開展的激烈反“地方主義”的鬥爭中,我覺得完全是一場空對空的戰爭,我始終未講過一個字。我在好幾年前在廣東的黨史刊物上發表過長文,説《廣東地方主義是海外奇談》,即是説壓根兒沒有“地方主義”這回事,就像“文革”中的“二月兵變”一樣。我以為連影子也沒有。
葉、方作為方面大員,威信確是很高的,這從最高往下看,不是好現象。但反過來就好嗎?你到廣東去看看,老同志們至今還是盛讚葉、方的,葉、方,包括廣州代市長朱光同志在內,口碑都是好的。
《縱橫》2004年第7期
責編:高正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