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百家講壇]>>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與鄧曉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以及《帝國的惆悵》等。
內容簡介: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師北伐,攻打曹魏。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參軍馬謖,被派往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而馬謖在街亭違背諸葛亮的部署,不聽從副將王平的勸告,主觀武斷,在遠離水源的山上安營紮寨。結果曹魏大軍蜂擁而至圍困孤山,蜀軍大敗,馬謖失魂落魄、灰頭土臉逃回大營,致使街亭失守,這就是著名的馬謖失街亭的故事。事後諸葛亮上表劉禪免去自己的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並且處斬了主要責任人馬謖,這就是有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當中卻折射出眾多複雜的問題,馬謖該不該殺?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馬謖?僅僅是因為他丟失了街亭嗎?
首先我們説諸葛亮想不想殺。馬謖街亭失守,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半途而廢,同時蜀漢方面也失去了一員大將。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對於蜀漢絕對是一個重大損失。而根據史學家的分析,勝敗乃兵家常事,處置馬謖可以採取其他各種方式,不一定非要選擇殺頭的辦法,但是諸葛亮卻斷然處斬了馬謖,這是為什麼呢?諸葛亮到底想不想殺馬謖呢?
根據天先生的分析,無論論才氣還是論威望,馬謖都出類拔萃,而且從私人關繫上講,馬謖和諸葛亮私交非常好,是一個有勇有謀又深得諸葛亮信任的人才。但是諸葛亮在處置馬謖時,鐵面無私,不留任何情面。而易中天先生分析,從內心願望來講,諸葛亮是不想殺馬謖的,此時他是做了一個痛苦的選擇,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其中有什麼隱情呢?
馬謖的街亭之失,使諸葛亮失去了一次統一中原的重要機會,也給蜀漢方面增加了許多不利的因素。而從前面易中天先生的分析來看,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對各方的處理都非常得當,體現了諸葛亮的一貫風格和態度,不免讓人心生敬畏之情。其中有一個細節讓人迷惑不解,在處決馬謖時,諸葛亮是失聲痛哭,淚流滿面,這是痛失愛將的惋惜?還是另有隱情呢?諸葛亮為什麼哭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痛失臂膀》。
責編: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