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1日 14:39 來源:
[內容速覽]金磚是大型方磚的雅稱,其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發出金石之聲。金梅泉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在蘇州城邊的陸慕鎮禦窯村,金梅泉的禦窯磚瓦廠很惹眼,因為“禦窯”是明朝永樂皇帝所賜。這塊金字招牌也是濃眉大眼的金廠長最看重的,他特地請人在外墻鑲上了“禦窯”兩個金燦燦的大字。
金磚是大型方磚的雅稱,其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發出金石之聲。金梅泉祖上就專為皇宮燒制這種細料方磚,到了他已經是第五代了。不久前,金梅泉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進入窯廠陳列室,金梅泉就介紹起一塊乾隆年間的大金磚。他説,北京故宮太和殿、中和殿和天安門城樓所鋪設的平滑似鏡的金磚都是禦窯燒制的。這是他們金磚家族的驕傲。目前,村裏的幾口古窯已經作為文物保護起來了,現在這口窯是他父親1956年修建的,按照當地政府規劃,窯廠要搬遷新址。
“制磚用料是窯廠附近不含沙的黃泥,燒磚的燃料則是農糠,考慮到運輸成本,我希望新址的交通尤其是水路交通要便利一點。”儘管新址還沒有敲定,但是58歲的金梅泉還是對窯廠的前途表示樂觀。
陸慕燒制金磚歷史悠久,永樂皇帝建造紫禁城時,就特地派出官員到陸慕監製金磚燒制。金梅泉的禦窯磚瓦廠基本沿用傳統工藝,從選泥、制坯、烘乾、焙燒到窨水、打磨,一年時間才能燒制完成。其中,在窯裏用文火燒制是最關鍵的一步,“基本上是見煙不見火,包括我在內,能掌握火候的人不到10個”。對於具體細節,精明的金梅泉不肯多言。
![]() |
雖然是獨傳,但金梅泉坦言,他傳給女兒的技藝,窯廠的大師傅們基本都掌握。“這裡面沒有什麼秘密,因為禦窯村以前就是專門製作金磚的,每家每戶都有作坊,核心技術這些大師傅們都了解。關鍵是現在的年輕人怕吃苦,很少有人願意來做。”金梅泉對自己的管理和經營也很有信心。“金磚的製作需要一年時間,今年的訂單去年就做好了,今年的産品是為了滿足明年的訂單。既要滿足市場需要,又要減少存量降低成本,這就要求對市場有判斷和洞察力。”
事實上,從天安門城樓、新加坡的蘊秀園到日本池田市六角亭,禦窯金磚被越來越多地用在了國內外古跡建築的修繕中。(新華社記者黃海波)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