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華民族]彩雲之鄉:曾經西征的達斡爾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1日 17:37 來源:CCTV.com

進入[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2007-20期《彩雲之鄉》

    播出時間:CCTV-1 2007年6月11日 15:33

          2007年6月15日 15:33

          編導:韋燕燕、胡曉東

          攝像:楊帆

          一個西征的民族,一段遠去的歷史,

          一首思念故鄉的歌謠,滿載著濃濃的鄉愁…..

          女兒:爸爸,帶我到雪山那兒去玩吧。

          爸爸:女兒呀,知道我們為什麼來到這裡嗎?快點長大吧,長大以後你就知道我們達斡爾族為什麼來到這個雪山腳下的故事了。

          “木庫蓮”是達斡爾族民間的一種古老的樂器。現在只有少數人能夠演奏。新疆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文化館的館長甲子是能夠演奏這種樂器的少有的達斡爾族民間藝術家。

          甲子(達斡爾,新疆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文化館的館長):1982年我回老家的時候,我就看到那個地方有人演奏,有些老藝人,剛開始,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我們新疆也有這個東西。那次回來以後,我就把這個找到以後,我們這兒老人保存的,在箱子裏面裝著呢,他也不會玩兒,聽説他的爺爺和爺爺的爺爺玩兒過,吹過,但是現在誰都不會。我到那兒去以後,莫力達瓦有一個鄉里面一位老人吹的時候我看見以後,是這樣吹的,以後我就開始摸索摸索,現在我們也會吹了。

          甲子從小受到達斡爾族傳統歷史文化的熏陶。他經常依偎在老藝人身邊,聆聽他們彈唱那古老而動人的歌謠,也聽老人們講述達斡爾族西征的故事。達斡爾族原生活在東北一帶,公元1763年,清政府為鞏固邊疆,下令調布哈特八旗達斡爾、鄂溫克官兵各500人,以“索倫營”的名義編入西征清軍序列,駐守伊犁。

          甲子:清政府派到新疆的時候,當時來了包括鄂溫克族,還有一部分錫伯族人,1018人,以後三年一次換防,以後每三年一次換防嘛,路途太遠了,那是萬里路呀,從東北到新疆,路途比較遠,所以他們定了制度,乾脆就不要換防了,不要回來了,從後面把來的那些人的家屬三千余人派到新疆來了。當時騎兵是騎馬來的,家屬是坐牛車、馬車到新疆來的。

          甲子的祖先從東北的白山黑水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祖國的西北邊陲。在漫長的西征途中,也孕育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傳説。

          當時選了一批優秀的年輕人到新疆,來的時候,有一家有一匹黃馬和一匹花馬,他們家裏人商量好以後,讓他騎那匹好一點的黃馬,那個馬的膘也好,可能走得也好。這個馬走到路上呢,突然丟了。別説人,它也懷念它的故鄉,馬和狗全部回老家了。

          當這匹馬回到故鄉的時候,東北老家的達斡爾族人們都以為西征的達斡爾族同胞已經出事了,很是悲痛。

          甲子:馬回來以後,人們就説是不是我們的人死了,他們每年用木頭做雕塑放到那個地方,每年紀念他,燒個紙啊,倒點兒酒啊,一直到最近,解放初期,還有些人搞這樣的事情。

          今天的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生活著兩千五百多名達斡爾族同胞。他們沒有忘記達斡爾族西征的歷史。阿西爾,被人們稱為“彩雲之鄉”,正是因為甲子寫的這首歌曲叫《彩雲之鄉》,才使這裡漸漸有了名氣。

          甲子:我們新疆這邊的達斡爾同胞,都有一個回故鄉看看的願望,我去過好幾次,我有這個機會,但是我有一次回老家,看看他們的風光,看看他們的風土人情,突然來了一個靈感。咱們老家那邊風景非常非常美,我一看那個雲彩都是彩色的,所以我當時寫了個作品叫《彩雲之鄉》,回來以後,在我們這裡的父老鄉親都願意唱這首歌,他們也是都想回去看看,究竟彩雲之鄉有多好。

          故鄉啊,我的故鄉在彩雲飄起的地方,

          達斡爾族,同胞做夢都想回故鄉,看一看先祖們揮淚別去的故鄉,看一看先祖們馳騁過的山野。有人説鄉愁是一壺飲不夠的酒,一首念不完的詩,而甲子説故鄉永遠都是他們心裏的一首歌,無論走得多遠,故鄉的點點滴滴都留存在他們幾代人的夢裏。

          甲子:200多年到新疆來以後,一直到現在,語言沒忘掉,這是個很了不起的事情。不但語言沒忘掉,現在有好多紅上加喜,紅事、白事,有些風俗習慣,一直都還沒忘掉,現在還在保留,現在尤其是這幾年,恢復得很快,有些丟失的,忘掉的東西,通過老人的挖掘以後,我們又把它開始用起來了。

          這天一早,甲子一家要去參加鄉里一對年輕人的婚禮。新娘是甲子的侄女。在阿西爾鄉居住的達斡爾族歷來有個習慣,只要一家有事,幾乎家家都來幫忙。這把曼陀鈴已經陪伴甲子很多年了,許多熱鬧的場合他都要為鄉親們彈奏。婚禮還沒開始,整個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已經瀰漫著歡樂的氣氛。

          此刻,是新娘子穿新衣的時候。今天這對新人的父母要按照達斡爾族的傳統為孩子們舉辦婚禮。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娘裝是少不了的。甲子説,這幾年來,達斡爾族年輕人的婚禮辦得越來越沒有民族特色,他很擔心達斡爾族的這些傳統婚禮會慢慢失傳。

          新娘霞霞和新郎敖蕾都在塔城市工作。為了保存達斡爾族的一些傳統文化,在父母的勸説下,他們也同意按照傳統來舉辦達斡爾族婚禮。

          新娘爸爸:阿爸祝福你們,祝福你們工作有成,也希望你們孝敬雙方的老人。

          按照老規矩,在新郎接新娘走之前,一對新人要給長輩們下跪敬酒的,父母會説上一些祝福的話。

          新娘母親:我也祝你們工作有成,白頭到老,幸福永遠。

          達斡爾族也是講究尊重長輩的民族。除了給新娘的父母舅舅們敬酒以外,還要給其他長輩敬酒,這樣新娘才能離開。

          新郎:阿爸,我們要走了,要接霞霞走了。

          新娘父親:祝福你們。

          新娘母親:希望你們好好過日子,霞霞出嫁我也放心了,我也祝福你們,好好待霞霞。

          新郎家早已準備好了接親的馬車。馬車上新娘蒙上紅色的蓋頭,由女方家的嫂子以及青年男女護送,新郎騎馬走在前頭,其他人喜氣洋洋坐在馬車上,一路上歌聲飛揚,歡呼雀躍。

          歌詞大意:所有的鳥兒裏哪一種鳥兒最美麗

          鳳凰鳥最美麗

          所有的花兒裏面什麼花兒最美麗

          牡丹花兒最美麗

          熱熱鬧鬧的送親隊伍穿過大街小巷才來到新郎家。

          送親的人已按捺不住婚禮帶來的喜悅,大家一路跳著走進新郎家的小院,此刻歡樂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為了迎接送親隊伍的到來,新郎家早已派出許多迎親的人端著酒在家門口迎接。

          舅舅:現在我們兩家人成了一家人了

          我們一同喝個酒為新人祝福吧

          見面後,大家為新婚夫婦祝福敬酒,喝了酒才能進新郎家的大門。

          鞭炮聲中,客人和送親的人進來以後,為了表示主人的誠意和喜悅還要敬第二道酒。這道酒是新郎的父母敬大家的,新郎的父母自然也要刻意打扮一番的。

          甲子:我們兩家的門成一家的門了

          以後我們常來往

          祝福新娘新郎白頭到老

          幸福永遠

          新郎家的院子裏聚著四面八方來的客人,人們在等待揭開新娘的蓋頭。

          新娘在默默地等待著那幸福的時刻。由嫂子把蓋頭掀開以後,這才真正表示新娘已經成了新郎家的一員。

          霞霞,今天好高興吧。

          揭開了新娘的蓋頭,筵席便開始了。客人們分成男女兩桌,大家紛紛入席,頻頻舉杯,祝賀這對青年人的結合。席間,新郎的父母還要頻頻祝酒,歌聲歡樂聲此起彼伏。

          甲子唱:

          我的小菜園裏種著小甜瓜,瓜藤越長越大,出門的小孩不要忘記回家。

          花園裏種下的花,五顏六色,嫁出去的姑娘不要忘記自己的娘家。

          等大家吃完飯以後,酒也喝得三分醉意。男女老少都要出來跳集體舞表示對新人的祝福,這也把婚禮推向高潮。在跳集體舞的時候,如果誰跳得好,那是要獎勵酒喝的。

          這樣熱鬧的場面往往會持續到天黑。

          光緒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達斡爾族重建塔爾巴哈臺綏靖新城,此後開始駐守塔城,生活也逐漸在這裡延續。塔城地區現在隸屬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新疆西北部。北面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540公里。總面積10.54萬平方公里。這裡生活著哈薩克、維吾爾、俄羅斯、柯爾克孜等29個民族。達斡爾族同胞和各民族相處融洽,他們不僅會説許多其他民族的語言,也學會了其他民族的歌曲和舞蹈。

          塔城也是新疆俄羅斯族的聚居區,許多達斡爾族同胞受俄羅斯族的熏陶,也都能來上幾段俄羅斯族的歌舞。

          達斡爾族的人的聰慧也使得阿西爾鄉有了翻譯之鄉的美譽。一般生活在這裡的達斡爾族都會講四到五種語言,會跳四、五種民族舞蹈。

          蔡玉萍(達斡爾族,塔城市達斡爾學會會員):雖然我們這個民族人口非常少,但是我們居住在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和各民族相處得非常好,我們會説多種語言,會唱多種歌曲,會跳多種舞蹈,共同在這樣一個非常團結的家庭中在一起。

          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不僅是歌舞之鄉,翻譯之鄉,還有“摔跤之鄉”的美譽。早期的阿西爾鄉是一片荒蕪人煙的草地,居住在阿西爾鄉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靠著三眼泉水以漁獵為生。久遠的漁獵生活之餘,達斡爾民族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間體育,摔跤就是達斡爾族最為普及的體育活動之一。

          甲子:摔跤之鄉呢,我們達斡爾族聽説,很早很早以前都是喜歡摔跤的,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個腰帶,這就是現成的工具,走到哪個地方搞個什麼聚會,下來休息的時候,大家都?上腰帶以後,隨時可以比比力量啊,摔個跤,這個傳統一直保留到現在。

          在阿西爾鄉,摔跤似乎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性、隨意,只要有草地,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摔上一回。除了摔跤以外,達斡爾族還有拔棒、較頸力等傳統體育項目。

          阿西爾鄉不管男女老少都是運動行家,鄉里以及各村經常舉辦各種比賽,選拔高手。這些年,大家生活富裕了,文體活動也更加豐富,每個村都有文體活動室,每個人都有體檢檔案。鄉里還非常重視從娃娃抓起的,讓孩子們從小就在獨具特色的運動中強身健體,樂觀向上,鄉里還出了不少體育人才。

          甲子:我們阿爾西鄉從六十年代到現在已經輸送出去四十多名摔跤健兒,甚至有國家級獲獎、自治區級獲獎。

          甲子一直熱衷於達斡爾族民間舞蹈,舞蹈多為男女雙人表演,這支舞蹈隊演員不多,大家都在努力維繫著達斡爾族文化和“彩雲之鄉”的美譽。 在阿西爾,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個甲子,他被當地的老鄉親切地稱為民間藝術家。甲子有著獨特的音樂天賦,豐富的生活閱歷給了他許多創作的靈感,他不僅會冬不拉、曼陀鈴等民族樂器,還收集達斡爾族的民間故事、民間諺語以及民間舞蹈。甲子編排的達斡爾族舞蹈經塔城地區歌舞團的改編,參加了全疆文藝匯演,並獲得很高的獎項。

          甲子:達斡爾本來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好多傳統。這個民族從六十年代開始不斷排練各種節目,蒐集整理達斡爾族的傳統文化以後,搞了很好創新的事情,編出好多新的作品,新的歌曲,新的舞蹈,一邊挖掘一邊創作。

          甲子感覺自己多年以來雖然積累了很多東西,但是後繼無人,他希望達斡爾傳統文化必須有人來繼承。三年前,他把本應留在烏魯木齊工作的女兒郭麗叫回鄉里,開辦了一個達斡爾族的幼兒園。

          甲子:你看有好多年輕人出去到自治區,到地區上完學以後回來的很少,因為他已經在那邊參加工作了,其他地方吸收他了,所以回來的年輕人很少很少。這麼好的達斡爾族燦爛的文化,這麼豐富的文化遺産,有人要繼承,有人要挖掘,完了還要繼承。

          郭麗(塔城市阿西爾鄉小博士幼兒園教師):我從新疆幼兒師範畢業以後,本來就在烏魯木齊市上班的,後來,我的父親把我從烏魯木齊叫了回來,讓我在我們阿西爾達斡爾族民族鄉開的幼兒園,後來,我們開起來以後有很多達斡爾族學生,這時候我有個想法,我就一直想給我的孩子們教一些達斡爾族舞蹈和歌,希望他們能把我們達斡爾族的文化傳承下去。

          幼兒園除了收達斡爾族的孩子,也收其他民族的孩子。郭麗一邊從父親那裏學習達斡爾族文化,一邊給孩子們編排一些簡單的舞蹈,讓孩子們從小就熱愛自己的民族,學會跳達斡爾族舞蹈。

          甲子:文化藝術我覺得是從小抓起,從幼兒園開始抓起,這樣我們乾脆自己辦了個幼兒園,現在我們幼兒園的孩子,每年參加塔城地區塔城市的文藝匯演,現在節目搞得越來越好,跳得很可愛,學得也非常快,我女兒她也有這個積極性,她有這個特長。

          達斡爾族有三個傳統的盛大節日,阿涅節、聖加別節和斡包節。達斡爾族最具特色的節日是斡包節,每年的六月八日在阿西爾鄉都要舉行盛大的斡包節。這天一大早,甲子的家就已聚集了很多遠道而來的親戚。

          甲子:這個衣服的樣子不錯,大家趕快穿好衣服出來了,我們的祭祀活動馬上要開始了,快點,抓緊時間,站到這邊來,大家準備好了馬上出發。

          達斡爾族自古就有舉行斡包節的習俗,通過祭斡包,祈求人畜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疆的達斡爾族一直延續這一古老的習俗。這一天,全塔城地區的達斡爾族人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阿西爾鄉三眼泉的斡包前參加盛大的節日。

          白斌彥(達斡爾族,原塔城市達斡爾學會理事長):我們阿西爾達斡爾族同胞,過去,不是這一條路,是從這一條路出來的時候,在阿西爾和城區中間有一個斡包,這是老人們自發地,每次過那個地方,把石頭撿到那個地方堆起來,現在那個斡包雖然石頭不高了,但是底子還存在,這個斡包是我們根據部分達斡爾族同胞的建議,把它遷到這個地方,也作為我們一個文化、非物質文化活動的中心。

          斡包一般都選在靠進河流的地方,人們在經過河流的時候都會撿上一塊石頭用於祈福。斡包節的規模不盡一樣,一般以村、鎮為主,居住在周邊的達斡爾族同胞都會趕來。遠離家鄉的遊子,也都會在各自生活的城市,參加由達斡爾族聯誼會操辦的斡包節。

          人們還拿出從家裏帶來的紅布條和綠布條挂在斡包周圍的樹上。挂布條的意思是向斡包證明自己還健康地活著,同時也祈求得到斡包的保祐。人們在斡包前擺上供品,通常還要殺羊祭祀,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儀式。

          我們把祭祀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酒 還有各種吃的

          請您祝福我們吧

          祖先呀在您的祝福下

          子子孫孫都很好

          我們現在的日子過得不錯

          希望會越來越好

          儀式結束以後,人們紛紛向斡包敬酒,表示祝福和吉祥。

          祖先呀,請給我們好運

          並祝福我們來年風調雨順

          來年豐收

          人們通常要圍著斡包轉上三圈,嘴裏還不停地念著祝福的詞。

          斡包,請祝福我們,給我們好運。

          在轉斡包的儀式中,仍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薩滿遺風,祭祀祖先,保祐風調雨順,人畜興旺。

          斡包 請祝福我們 給我們好運

          整個祭祀結束以後,大家都要分享恰其勒格。這種祭祀的食物是用五穀雜糧和羊的內臟加上一些酸奶製成的。祭祀的每個人吃上一口,表示來年身體健康,家庭人丁興旺。大家也相互塗抹在臉上,這種獨特的方式是對彼此健康的一種祝福。

          祭完斡包以後,更大的活動就是跳集體舞“貝勒貝”。貝勒貝”這種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相當豐富,一般為兩人一組對舞,模倣鳥獸動作、神態以及人們日常的生産勞動、生活實踐的動作,風格原始而古樸。

          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很認真地跳起這個大型的集體舞,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雖然他們歷經滄桑,但是他們卻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著那份對故鄉的思念。

          女兒:爸爸,還記得我小的時候你在雪山腳下給我講的故事嗎?

          爸爸:當然記得呀,女兒呀你已經長大了。

          女兒:爸爸,我不僅知道了我們達斡族同胞怎麼來到雪山腳下的故事

          我還會把這個故事講給我們的下一代聽,

          爸爸:好的,太好了。

          女兒:爸爸我會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爸爸:好的,太好了。

          彩雲之鄉歌曲:故鄉啊,我的故鄉在彩雲飄起的地方。

          濃濃的鄉音,優美的旋律,滿載著達斡爾族同胞對故鄉沉沉的思念。二百多年來,生活在新疆的達斡爾族同胞遠離故鄉,遠離親人,為了邊疆的穩定,他們飽經磨難,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保留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歌聲穿過歷史,流淌著他們對現實美好生活的嚮往。

      責編:徐峰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