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13歲的寧鉑成了第一個少年大學生,也成了記者們追逐的對象。一時間,這個被冠以“神童”頭銜的孩子,成為全國兒童學習的榜樣,也成為父母們教育子女的新模式。 |
這段錄象帶裏記錄是的一段大學同學聚會的場景,時間是2005年的夏天。
(同期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七八級少年班2005合肥大聚會現在正式開始。
這些同學中間,有一半以上生活在國外,其中不乏科技界和商界的風雲人物。而在28年前,他們是整個國家最受矚目的一群孩子。這場聚會立刻吸引了媒體的目光。十幾天后,一家週報登了一篇題為《神童到中年》的新聞特寫,很快便被其他各報刊引用轉載。一個名字重新被人們提起。他在人們的記憶裏塵封了多年,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上個世紀80年代,寧鉑這個名字被整個中國無數次地重復著,作為第一位少年大學生,他被譽為“第一神童”,他的故事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的影響力被稱之為“寧鉑現象”。1978年,整個中國的報紙、雜誌、廣播都在報道寧鉑。報道上説,這個十三歲的神奇少年2歲半時能夠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並能使用中草藥,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擅長古詩詞,通曉天文、地理等百科知識。人們把這個聰慧過人、智力超群的孩子稱為“神童”。
所有的故事都源自一封信。1977年10月,寧鉑父親的好友、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給當時兼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寫了一封信,舉薦了這位江西贛州八中高二年級的天才少年。在信上,倪霖列舉了寧鉑自小就展現出的非凡智慧和好學精神,並希望寧鉑能夠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培養。
(採訪)倪霖:當時中央正好有一個通知,當時1977年9月23號廣播要開科學大會,哎呀這個確實使我們這些人心裏有一種很振奮的,很振奮,好象我們國家有希望了,我們搞教學工作的都有希望了,是吧,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就想到了寧鉑,這個孩子懂那麼多,他要能夠到科技大學去專門培養的話呢,那肯定的話很快就成材,所以我當時就給方毅同志寫了一封信。
一個少年的命運從此改變了。時至今日,已經出家的寧鉑談起自己那段經歷時反復説,那實在是一種偶然,留下了時代付與的深深的烙印。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的消息傳遍了全國。一個時代結束的同時,人們開始思索國家的前途和未來。第二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