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百家講壇]>>
主講人簡介: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季羨林先生關門弟子,中國僅有的幾位專業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學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副修伊朗學、藏學。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譯作《唐代密宗》、《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
內容簡介:
錢文忠教授出身於江蘇無錫的讀書世家,按照家庭傳統,應該在四五歲時就開始啟蒙,背誦四書五經。但錢文忠卻出生在一個特殊的歷史年期。家庭的動蕩,社會的變遷,使少年錢文忠感到許多困惑。在一次被父親責罵之後,他意外地發現了一本殘破的古籍,從此,一個少年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這是一本什麼書?為什麼會讓一個孩子産生了興趣?它又是怎樣影響了錢文忠的一生?三十年過去了,錢文忠教授為什麼還每天晚上抄寫其中的內容?
錢文忠教授出生在1966年,生活在煙雨江南一個中等的城市裏面,他的家族是一個早已衰落的無錫讀書世家。經典進入他生命的時間是相當晚的,起碼不會像在傳統的讀書世家那樣,在四五歲就開蒙,就去背誦那些古籍、經典。而且經典進入他生命的途徑和方式是非常獨特的。
那是在1976年,他剛剛10歲,被父親批評過後就躲到房間裏,房子很雜亂,堆滿了各種各樣東西,那麼在這個房間裏,經常是會有些奇遇的,在這一天的下午,他就發現了一本書,一本很殘破的線裝書──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
一個10歲的小學生,在完全沒有古漢語基礎的情況下,是怎麼讀懂一本殘破的古藉的呢?而這種閱讀,又給一個少年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錢文忠教授對這件事會記憶猶新?
《大學》和《中庸》正是四書五經之首的兩部經典,它們使少年錢文忠接觸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加,錢文忠教授對於的《大學》和《中庸》這兩部經典,又有著什麼新的理解呢?錢文忠教授為什麼至今還每天晚上抄寫其中的內容呢?這些道理,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對我們這些現代人,還能有所啟迪嗎?在現代社會中,也有人對經典産生了誤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來理解經典中的話呢?
錢文忠教授相信,我們去閱讀這些經典的時候,我們同時也是在領受經典的慷慨賜予,這也意味著,我們同時在度過屬於我們每個人的經典人生。
責編: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