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百家講壇]>>
| |
主講人簡介: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訥河人,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後, 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唐玄奘與曲文泰》等論著,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在痛苦中做出了決定,立他並不滿意的兒子李治當太子。隨後,唐太宗又竭盡餘力幫助太子擺平一切事務,以求給太子留下一個好的基業。但是其結果卻不盡人意。也就是貞觀十七年,史學家認為這是唐太宗一生中的重要轉折,從這以後,唐太宗的生命狀態急劇下降,僅僅六年以後,一個英明的君主終於走完他人生的歷程,貞觀時代也隨之結束。但是唐太宗給人留下的疑問沒有隨著他生命的逝去而消失,唐太宗的晚年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一個英雄的暮年是如何逝去的?我們如何以現代眼光審視那個遙遠的過去?
一個英雄的隕落,應該同落日般輝煌,但唐太宗不是這樣,他的死,讓人們多少有些遺憾,有些悽婉。但唐太宗絢麗的光芒,讓歷史永遠地記住了他。他叱吒疆場,無往不勝;他克己納諫,君臣和諧;他以民為本,四海昇平。短短的二十三年,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談資,貞觀君臣為什麼會對後來産生那麼大的影響?他們為什麼能夠建立一個很和諧的社會?
貞觀君臣的歷史意識,是他們審視自己的坐標,他們在歷史的經驗中,看到自己的歷史責任和機遇。因此唐太宗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他本人也成為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唐太宗十八歲跟隨父親晉陽起兵,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是一個馬上打天下的皇帝,文治是考量一個皇帝治世的標誌,唐太宗任賢納諫、正身修德,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皇帝能和他相媲美。如果説武功是需要條件和機遇的,唐太宗趕上了那個機遇。但是他文治的成就就不是機遇了,那麼唐太宗的文治靠的是什麼呢?
貞觀時代,身為皇帝的唐太宗交出了一個滿意的答卷。可是貞觀的輝煌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貞觀時期的大臣,一直到今天,他們的故事還在流傳,魏徵、房玄齡等等,這些熟悉的名字就像聖賢的符號一樣,被人們廣為傳誦。但是人們只記住了他們直言進諫,忠心侍主的一面,而僅有這些並不能成為貞觀之治的全部。歷史的記載在他們身上,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同樣是貞觀時代的一道色彩,那麼在貞觀時期的大臣身上,究竟還有什麼是人們所不知的呢?
皇帝仁慈愛民,大臣盡心盡職,二十三年的貞觀時代已經成為一種記憶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當貞觀的畫卷已經合上,當歷史的車輪行進到這裡,今天的我們該如何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那個時代?美麗的貞觀之治給了後人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孟憲實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貞觀之治之《貞觀之魂》。
責編: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