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家講壇]貞觀之治(7):以民為本 慎刑精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4日 09:59 來源:CCTV.com

進入[百家講壇]>>


  主講人簡介: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訥河人,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後, 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唐玄奘與曲文泰》等論著,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貞觀時期可以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令人羨慕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出現了空前興旺的景象,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同是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像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這樣一批光彩奪目的大臣,他們的故事和傳説一直到現在還活躍在人們的閒談話語中。唐太宗和他的大臣們已經成為一個光鮮的符號永遠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之中,那麼為什麼貞觀君臣會給後世帶來這樣的印象?他們的魅力到底在哪?李世民憑藉什麼創造了這個偉大的盛世?

  我們可以從唐朝的司法制度來看,在唐朝,有一個有名的張蘊古事件,通過張蘊古事件,讓我們看到了貞觀時期的一種理性精神,它不以皇帝個人情緒為尺度,通過改革法律制度,來保障和體現對個體生命的重視。這種慎刑精神不但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為唐太宗贏得了民心和盛譽。張蘊古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怨女三千齣後宮,四百死囚來歸獄”這是貞觀時期創造的一個傳奇。唐太宗對死囚犯生命的重視和對自己的信心,讓他導演了一場人間悲喜劇。唐太宗的巡囚制度,又給了死囚犯喊冤的機會,也給了他一線生的希望,這同樣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四百死囚的歸獄故事成為了貞觀時期的一個亮點。在唐太宗的身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在貞觀時期,唐太宗以一個皇帝的身份力行着慎刑精神,在他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帝王對生命的尊重。沒有哪一個封建帝王有如此堅定的信念和魄力影響感化他的臣民,因此貞觀之治的形成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如果僅僅是唐太宗一人如此,就能開創一個太平盛世嗎?貞觀時期的大臣們又是如何理解和實施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的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孟憲實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貞觀之治之《以民為本》。

責編:徐峰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