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家講壇]貞觀之治(5):魏徵進諫 忠言逆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4日 09:20 來源:CCTV.com

進入[百家講壇]>>


  主講人簡介: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訥河人,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後, 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唐玄奘與曲文泰》等論著,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在隋末大亂之時,魏徵曾有一腔政治抱負,卻無從施展,他先是參加了李密的瓦崗軍,後來幾經周轉歸順了唐朝,進入太子李建成的東宮任職,此時的魏徵本以為可以大展鴻圖了,沒成想不久又陷入到李世民與李建成,兩兄弟太子之爭的漩渦中,最後李建成被殺,魏徵被唐太宗李世民收服,並得到重用。至此魏徵的滿腔抱負幾經輾轉,終於在貞觀時代發揮出來了,其中他對唐太宗的進諫也成了一段千年佳話,作為君臣關係的典範永載史冊。那麼魏徵在貞觀時期究竟是如何向皇帝進諫的呢?他的進諫對貞觀之治究竟有着怎樣的意義呢?

  魏徵能夠直言進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進諫本來就是魏徵的工作,如果不進諫,就是魏徵工作不到位,如果進諫沒有效果,那就是魏徵沒有工作能力,所以魏徵在其位必須就要謀其政,必須時時刻刻要盯着皇帝提意見。在此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在完善政治制度,確立依法治國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下面孟憲實先生將結合具體事例,為我們分析魏徵是怎樣提意見的,看看他在提意見的工作中到底有哪些獨到之處?

  從孟憲實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魏徵的進諫成功首先是來源於他的一片公心,因為皇帝心裏裝的是國家的大局,所以大臣提意見時也應該着眼於國家的大局,這樣才有可能達成君臣一致;其次是魏徵進諫的時候講究方式方法,善於因勢利導,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進諫效果。不僅如此,魏徵還有更高級的進諫智慧,那麼接下來魏徵還會怎樣提意見呢?

  據史書記載,魏徵對《春秋》公羊學很有研究,這為他提供了提意見的智慧源泉,另外魏徵來自民間,深知民間疾苦,更能了解百姓心思,他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據統計,在貞觀時期魏徵提意見有200多次,大部分唐太宗均虛心接納了,可是有一件事情令人不可思議,魏徵竟然管起了皇帝的家務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皇帝的婚事上,魏徵又一次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問題,那就是皇帝無私事,皇帝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否則的話就會失去民心。魏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智慧,樹立了自己在歷史上敢於進諫,善於進諫的良臣的形象,唐太宗時時刻刻都處於魏徵的“監視”之中,使得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那麼唐太宗是不是很討厭魏徵呢?魏徵在唐太宗心目中究竟具有怎樣的地位呢?魏徵與唐太宗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君臣關係呢?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孟憲實先生深入歷史核心,直透人性深處為您精彩講述《貞觀之治》之《魏徵進諫》。

責編:徐峰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