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家講壇]貞觀之治(4):太宗納諫 舟水相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4日 09:12 來源:CCTV.com

進入[百家講壇]>>


  主講人簡介:

  孟憲實:1962年生,黑龍江訥河人,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後, 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唐玄奘與曲文泰》等論著,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皇帝和大臣之間,通常的説法是“伴君如伴虎”。然而貞觀時期的君臣的關係卻不是這樣的。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説是從諫如流,大臣們對他也是知無不言,積極進諫。皇帝就好像一個受到監督的人,隨時隨地都可能受到臣下的監督。向皇帝進諫的內容,上到國家軍國大事,小到君王一舉一動,有的進諫還會涉及到李世民的私生活,但是進諫的結果李世民多是言聽計從。這種心胸和氣魄是後世人所備加推崇的。可是很多的逆耳之言連一般人都很難接受,那麼威武嚴肅的李世民為什麼能夠從諫如流呢?李世民納諫究竟需要克服怎樣的障礙呢?大臣們又為什麼會敢於向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進諫呢?

  對於皇帝來講,善於納諫是非常有難度的,因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是人本身的一個弱點的,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卻能夠把納諫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能夠做到虛心納諫,那麼李世民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些呢?他究竟是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排除權力的障礙呢?

  既然李世民如此有能力,而且也是那麼有動力,那是不是就是説李世民就很容易聽到別人的意見,聽到所有的意見都是興高采烈,都是歡欣鼓舞的,難道李世民在聽到大臣的進諫就沒有生氣的時候嗎?事實上,李世民有的時候聽到別人意見的時候也會大發雷霆,那麼當他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的時候,他又是如何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的呢?這對我們一般人有什麼啟發呢?

  雖然唐太宗在納諫的問題上是積極的,希望大臣們暢所欲言,然而唐太宗這個人據史書記載,他是威容嚴肅,很多大臣見到唐太宗不怒自威的龍顏,就已經很慌張了,更不用説提什麼意見了。皇帝納諫的事情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這邊皇帝有誠心了,那邊還要看看大臣們有沒有納諫的能力和積極性。那麼如果大臣們如果不主動提意見,唐太宗李世民又該怎麼辦呢?

  唐太宗李世民在納諫的問題上可以説是不遺餘力,不僅從我做起,而且也是嚴格要求大臣們積極進諫,顯示出他開放的胸襟和自信的氣度,為他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善於納諫的好名聲,然而李世民的納諫究竟對貞觀之治的形成有什麼意義呢?他的從諫如流帶來了一種什麼樣的社會局面呢?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孟憲實先生深入歷史核心,直透人性深處為您精彩講述《貞觀之治》之《太宗納諫》。

責編:徐峰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