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9日 09:31 來源:
日前,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地區數以百萬計的蜜蜂突然消失或死亡,當地約80%~90%的蜂農今年都損失慘重。而據本月早些時候的報道,同樣的情形在美國、歐洲各地也曾先後出現。
有專家指出,手機所發出的輻射,干擾蜜蜂的飛行路線,令蜜蜂有家不得歸,可能是蜜蜂大量離奇死亡的真正原因。
最近有不少新聞報道説,美國、加拿大等國飼養的蜜蜂因喪失認巢能力而大量死亡,嚴重影響當地果樹及其他農作物的授粉,導致大量減産。
對於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有許多説法。其中最流行的觀點是因手機大量使用,電磁波産生的干擾影響工蜂的認巢能力。還有一些人提出了氣候變暖、農藥氾濫等原因。那麼,到底哪種説法比較可信呢?
首先來看手機輻射説。據科學測定,手機的電磁波輻射只有在開機時才産生,而且作用範圍不到一米。使用手機時對一米外的蜂群不會産生影響。筆者曾經在北京市房山區蒲洼鄉觀察,發現在手機轉播塔附近的蜂群,工蜂出巢採集後的回巢率高達95%以上,與建塔前一樣,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而且電視轉播事業發展已有幾十年了,也從未導致工蜂失去認巢能力而大量死亡。
因此,筆者認為,手機輻射不是最近引起國外蜜蜂大量迷巢的原因。
而地球變暖也應該不是蜜蜂迷巢的主要原因,因為從目前的研究看,氣候變化雖然會引起植物種類變化,但還沒有波及蜜蜂的行為和認巢能力。
那麼,值得關注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農藥問題。
過去,人們使用劇毒農藥,如DDT等,會直接殺死在野外採集的蜜蜂,因此,蜂農往往採用躲避的方法來減少蜜蜂的損失。現在,人們普遍改用低毒農藥,如菊酯類、對硫磷類,這些農藥不會殺死蜜蜂,所以用藥時蜂農不用躲避,工蜂可以正常出外採集。
但人們卻發現,正是在這些低毒農藥廣泛使用後,有大量工蜂死在野外。這是為什麼呢?
據科學研究證實,蜂群中,工蜂的認巢能力是後天獲得的,是一種暫時記憶。當蜂群來到新居,首先對太陽的方位以及周圍環境進行識別,確定本群蜂巢的位置,並記憶一些標誌物質,如樹木、顏色等。當出外採集回巢時,工蜂就根據太陽方位、各種標誌性物件、氣味等找回原巢。工蜂每次的認巢記憶保留時間最長為4天,即如果工蜂不重復認巢,4天后就會忘記自己的蜂巢,會因無法回巢而死亡。另外,研究表明,蜜蜂的認巢記憶是一種酶系統的活動。如果協助記憶的酶活力降低,那麼工蜂的認巢能力就會降低甚至消失。
美國、加拿大等國飼養的蜂種是西方蜜蜂種,如意大利蜂等。西方蜜蜂受螨危害的情況很嚴重。而防治蜂螨需要在蜂巢內使用對人低毒的菊酯類農藥,如氨氰菊酯,簡稱“螨樸”。另外,菊酯類農藥也被廣泛用作農作物殺蟲劑,如除蟲菊酯等。研究表明,大量的菊酯類殺蟲劑可以降低蜜蜂的採集、減少幼蟲數量、使蜜蜂的舞蹈語言出現錯誤、蜂巢的定位出現偏差,所有這些都可以導致蜂群的減弱。
有研究者將Cymbush(100克純氯氰菊酯加入1升石油醚)加入糖水中飼喂西方蜜蜂,3周後,蜜蜂的存活率、行為和幼蟲數量、蜂群中的分工變化、糖代謝、蜜的轉化都受到顯著影響,與記憶相關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另外,將亞致死劑量的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從剛羽化工蜂的第3~4節間膜注入,15分鐘後,工蜂就會産生明顯的血糖過低和蜜糖過低;60分鐘後恢復正常,但3小時後,與記憶相關的酶的活性受到顯著抑制。
研究還表明,用微量的吡蟲啉和溴氰菊酯飼喂蜜蜂後,能抑制蜜蜂的採集和回巢反應。吡蟲啉還影響蜜蜂對氣味的判斷,溴氰菊酯則影響蜜蜂的學習行為。當暴露在比半致死中量低27倍的溴氰菊酯20分鐘後,54%的採集蜂飛向太陽,81%的採集蜂在30秒內不能回到巢房,是對照組的3倍還多。溴氰菊酯還會影響蜜蜂的溫度調節能力。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可通過控制單胺類通道如血糖過多,或單胺類和類膽鹼功能的通路如記憶能力等來影響蜜蜂。
另外,使用低毒的對硫磷也會干擾蜜蜂的舞蹈語言,傳達錯誤的蜜源信息。
綜上所述,令國外蜜蜂大量死亡的真正殺手很可能還是農藥。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過蜜蜂喪失認巢能力而大量突然死亡的類似事件。這與我國養蜂業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有關。我國飼養的西方蜜蜂雖然也受蜂螨危害,但在管理上,我國養蜂戶不在春季採花季節使用菊酯類農藥治螨,而將治螨時間放在晚秋,這時蜜蜂基本不出外採集,治螨不會導致工蜂迷巢。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影響我國蜂群生態系統的,是由於引進外來蜂種──西方蜜蜂導致中蜂大量死亡。我國的林木、果樹以及各種顯花植物,一直依賴本土的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授粉。引進的西方蜜蜂對我國各種植物的授粉效果很差,遠不及中華蜜蜂。中蜂的減少,直接影響山林各類植物的授粉作用,從而引起植物多樣性減少和變化。中蜂不受蜂螨危害,不用菊酯類農藥治螨,因此不會出現工蜂喪失認巢能力的現象。只要控制西方蜜蜂的危害,恢復一定數量家養和野生中蜂群,我國的各類植物授粉問題就能解決,就不會喪失生態平衡。
來源:科學時報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