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基因庫的“是”與“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9日 09:02 來源:人民日報

  最近,泰國科技部和司法部公開表態,支持泰國通過相關法律,允許司法鑒定機構收集犯人的DNA信息並建立全國罪犯基因庫,以便更好地偵破刑事案件。

  無獨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國也剛剛宣佈,將由國會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準備收集所有非法移民的DNA信息,並存入全國基因檢索系統。

  泰國目前只在實施緊急狀態的南部三府採集犯罪者的基因信息,存庫約8000例。美國有7個州採集罪犯基因,其中只有兩個州把數據送入全國基因庫。從最新動向看,利用基因信息進行身份辨別與案件偵破的範圍有擴大的趨勢。

  生物個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具有排他性,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英國科學家亞歷克?傑夫裏斯于1984年偶然發現,基因上存在一些微小的結構,足以區別不同的個體。他試著利用這種差異來區分不同的人,由此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DNA指紋。

  第二年,傑夫裏斯的發現就得到了實際應用。一個加納移民的兒子返回加納探親,但回來時被發現護照有塗改,身份無法確認。傑夫裏斯通過DNA鑒別,證實了孩子身份確實無誤,促成了家庭團圓。印度洋大海嘯後,為確認遇難者屍體,中國為泰國提供了DNA檢測方面的援助。

  DNA鑒定更多地被應用到案件偵破中。去年的“小美後”事件中,基因鑒定起了關鍵作用。在泰國國際學校執教的美國人卡爾自己公開承認,他殺害了一名6歲的選美小皇后,美國警方親赴曼谷抓捕,此事轟動一時。但經過DNA檢測,發現卡爾並不是真兇,他可能只是精神出了問題。

  近年來,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相繼通過相關立法,建立了犯罪基因庫,並在打擊犯罪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收集非法移民基因的舉措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有人甚至呼籲,應該像收集指紋一樣,收集所有入境美國者的基因信息。

  的確,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只需在手指上採一滴血或者用棉簽在口腔裏刮一下,就可以採集到一個人的基因信息。但是,基因信息畢竟與指紋不同。指紋只起到確認身份的作用,而基因則包括更豐富的個人信息,甚至包括遺傳缺陷、隱性疾病等方面的隱私。

  正因為如此,反對建立基因庫的呼聲也日漸高漲,理由是個人基因信息已經超越了確定身份的功能,涉及到人權問題,誰能保證這些個人信息不被濫用或者洩露?英國就立法規定,非經當事人許可,不得對他人基因進行分析鑒定。

  看來,要建立罪犯或特殊人群的基因庫,還是應該先立法進行嚴格規範。

責編:常穎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