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能有更多的錢,??那麼我將會更幸福些。這一規則其他也被很多人認同。畢竟,更多的錢意味著你能買更多東西,有更多的假期,更少為帳單發愁。已經有很多研究項目,對個人收入和幸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但令人驚奇的是,在過去25年中人們的個人實際收入雖然增加了60%,但這一時期內自認為幸福的人群比例幾乎保持在不變的水平。
如果金錢不是幸福的固定器,那到底什麼是呢?《經濟行為與組織》(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是愛思唯爾出版集團旗下的一份學術期刊。新一期的有關文章介紹説,研究者對其它兩種因素進行了重點研究,這兩種因素是關係性物品(和別人交往花費的時間)和看電視;他們還考查了這兩種因素對幸福的影響。一方面,該項目對兩種因素都分別進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就人們選擇打發時間的方式而言,比如説是和朋友出去玩還是和家庭成員甚至是和社區成員一起玩,或者乾脆就是看電視,這兩種因素是有關聯的。
全球調查機構World Values Survey在80多個國家、約佔全球總人數的85%的人群中的一項調查中,研究者分析了個人與朋友、同事、家庭成員以及工作中的熟人一起花時間消遣的影響,以及它是如何與幸福相關的。對於看電視的效果以及它對生活滿意度影響的效果,這項研究也獲得了一些詳細信息。
當把這兩種因素放在一起考慮時,研究者首先發現,通過與他人一起花時間消遣,獲得最大生活滿意性認可的順序首先為家庭成員,緊接著是朋友和來自服務性機構的成員。其次,過多地看電視,會對參加義務性活動和與朋友呆在一起的時間具有顯著的負面效果。事實上,近來的調查數據顯示,西歐國家的成年人看電視的日平均時間為217分鐘,對應于東歐國家的時間為228分鐘;而且,這些數字每年還會繼續攀升。
同時,研究者很容易發現,看電視也許為個人提供了一種即時的愉悅感,但事實上與別人交流才是獲得幸福的真正因素,而電視把人們從與別人的交流中拖開了。人們因何轉向電視?一些人稱之為愉悅的益處,它提供的是立即的回報,而不像與他人交往還需要花費金錢和精力。但是,如果你要尋找的是真正的生活滿意度,那就放下遙控器吧,去更多地和真正的人交流,更少地和現實中的電視機交流,這樣也許是划算的。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