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8日 09:40 來源:
今年是墨西哥導演年!
![]() |
![]() |
全球化──不管你反對還是擁護,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從去年到今年的好萊塢電影,這個事實更加明顯地一次次提醒着觀眾。
墨西哥三位導演拍的都是發生在他國的故事,《通天塔》更是直接面對全球化主題。
![]() |
其實好萊塢的一貫方針是“走出去,請進來”。發行方面自不用説,近年來在製作上也越來越多選擇海外攝製,取景方便、費用低、人材素質也高。極端的情況是2002年五部獲奧斯卡提名的最佳影片,《時時刻刻》(倫敦),《紐約黑幫》(意大利),《指環王》(新西蘭),《芝加哥》(加拿大),《鋼琴師》(波蘭),沒有一部是完全在好萊塢拍攝的。
請進來方面,好萊塢從一開始就不斷有歐洲影人加入,二次大戰更使歐洲人流向好萊塢,基本上構成了一次人才大充血;二戰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歐産生一代電影大師,對好萊塢七十年代有極深影響,但這些大師拍的都是個人化電影,鮮有去好萊塢的,倒是東歐導演有鋻於政治環境出走好萊塢並成氣候的,如米洛斯?福爾曼、羅曼?波蘭斯基等。
至今,好萊塢也不斷從世界各地挖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其實是好萊塢海外人才發掘網,幾乎所有入圍導演和搶眼演員都會馬上接到代理人電話。到好萊塢拍片意味着更多的資金,但也意味着更多受限制,苦樂皆有,今日導演像當年東歐導演或吳宇森那樣徹底移民的人已經不多,大部分在好萊塢進進出出。比如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以《中央車站》一片入圍奧斯卡,之後被好萊塢請去籌拍涉及大牌出資的《聖母升天》,但經過漫長的改本、選角、籌資,他退出該項目,而回到南美去拍了《摩托車日記》,此後又有拍好萊塢喜劇的計劃。
這其中也許因為地域接近的關係,墨西哥導演進入好萊塢似乎更方便一些,伊納裏圖、卡隆和德?托羅或者能夠邀請大牌明星加盟,或者拍攝了大製作商業片,但同時他們亦會選擇小製作電影,證明其可在好萊塢自由出入的地位。
中國影人現在也是這個潮流,李安和吳宇森都在好萊塢有一定地位但今年都選擇回中國拍片。張藝謀肯定接受過邀請,而陳凱歌、陳衝都有過拍西片經歷,口碑票房都不算好,跟劇本選擇不好也有一定關係。事實上,從之前外語片導演的經驗來看,進入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很重要,或者口碑好或者票房佳,否則之後就不容易再找投資。(來源:新京報,娜斯)
責編: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