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日對話:中國文學須解決好本土與嫁接問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10:21 來源:

    中日青年作家探討文學的“記憶”與“越境”

    23日,中日青年作家對話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茅野裕城子率隊的日本作家與中國新銳作家馮唐、張悅然等就“明天的記憶”主題各抒己見,除“記憶”外,“越境”也成為關鍵詞,莫言、格非雖未發言卻為中日年輕作家引線穿針。

    武漢作家李修文發言的題目正是《明天的記憶》,他強調,經典正在消失,而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不應成為“真理”的奴僕。關於記憶,張悅然認為小説只是記憶的贗品,倘若可以把記憶看作情人,那麼小説就是接踵而來的私生子。

    除了“記憶”,中日兩國文學的“越境”也是會議的熱點話題。青年作家魏微認為日本致力於現代文學的努力自川端康成那輩起從未中斷過,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將西方的意識跟本土嫁接,日本的現代文學已然純熟,它就像從自己的土壤裏生出來一樣,有自己的根莖。但是中國文學還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像八十年代的“先鋒派”,它也只是給後來者提供了一個方向,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卻沒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學醫出身的作家馮唐也説,中國的文脈被斷過,當代文學與漢唐文學不可同日而語,這就像一個人的經脈如果斷了,續接的過程會非常痛苦,而且必然會留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疤痕,惟一的辦法是讓新的皮肉繼續成長,直至變成新的肌體。

    最後一個發言的日本評論家藤井省三以《同時代中國文學的日本越境》為題,從源頭魯迅追溯了日本學界近一個世紀對中國的“追蹤”和譯介,他詳細報告了中國文學譯介後在日本的印數,他表示,在日本中國文學已從30年前初版僅1500冊到現在初版近4000-8000冊。

    “30年來,同時代中國文學的對日越境潮流可謂漸大漸深。”24日,中日兩國評論家仍將就這些話題展開學理層面的探討。(記者曹雪萍)來源: 新京報

責編:斯蕪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