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2日 10:51 來源:
“《三峽好人》和《黃金甲》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應該是商業片和藝術片並存,既歡迎聲勢浩大的大片又支持催人淚下的小製作。《三峽好人》應該得到關注,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去‘踩’張藝謀和《黃金甲》。”
《三峽好人》和《黃金甲》定於本月14日同一天正式首映。賈樟柯表示:“我們知道兩個電影沒有可比性,爭不到票房。那麼就請允許我們殉情吧。”這究竟是行銷上的搭車妙計,還是藝術為商業的悲壯殉情,每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詮釋。
在票房上,《好人》輸給《黃金甲》,不會有任何懸念。在本週一晚北大的《好人》觀片會上,每當有觀眾向賈樟柯提問時提及《黃金甲》,全場便出現一片噓聲。那顯然是對張藝謀路線的態度,不客氣地説,是對他轉向商業化的鄙夷。
但我認為這是簡單化的思維。嚴格説,如果《三峽好人》受到打壓的話,打壓它的不是《黃金甲》,而是我們觀眾的冷漠。
《三峽好人》和《黃金甲》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
作為觀眾,你完全可以兩部都賞臉,或者兩部都拒絕。只有當你決定只看其中一部,而且選擇有極大任意性時,《三峽好人》才可能輸給《黃金甲》。
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應該是商業片和藝術片並存,既歡迎聲勢浩大的大片又支持催人淚下的小製作。兩者不是互相排斥的。
但媒體和影評人作為掌握話語權的力量,應該多為弱者説説話,尤其是像《三峽好人》那樣飽含人文關懷的感人之作。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去“踩”張藝謀和《黃金甲》。觀看《三峽好人》並不能標榜自己的藝術品位有多高,觀看《黃金甲》也不表示自己跟得上潮流。
如果一定要選擇,選擇哪部影片,應該是由每位觀眾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你若偏愛宏篇巨制、群星如雲、豪華布景,那我會推薦《黃金甲》;你若希望沉澱自己,反思一下我們這個巨變社會以及變革中的小人物,那麼《三峽好人》會更對你的胃口。人的需求是多樣性的,我們既需要感官的刺激,也需要靈魂的滌蕩;需要擺脫地心引力騰空而起的翱翔,讓想像力馳騁竹林中湖泊上,也需要將耳朵貼到現實社會的土地上,聆聽那些泣血的聲音。
諷刺的是,《三峽好人》的觀眾群中基本不會有該片描寫的對象,因為他們每天在“討生活”的勞作和奔波中,多半會觀看免費的電視節目,尤其是毫無營養的肥皂劇,因為他們希望暫時忘掉天天面對的嚴酷而乏味的現實。
同理,美國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好萊塢電影中最受追捧的是那些刻畫美好生活的場景,而不是反映失業工人的題材。
但對於那些已經進入中産階級的都市人,對底層的關注和同情好像是一帖清醒劑,讓大家從沾沾自喜中警醒過來,體會一下他人的處境,從而喚醒或增強自己內在的仁愛之心。(來源:新京報,作者:周黎明)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