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貞觀之治》:逼近影視之外的真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4日 19: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嘉賓:

    劉后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教授,《貞觀之治》主筆。

    黃樸民:中國人民大學影視史學研究中心(籌)主任、教授

    時值中國和平崛起的大好時期,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歷史中蘊含著的許多寶貴政治智慧、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今人仰慕讚嘆。唐朝“貞觀之治”這段歷史更是一段濃墨重彩、令國人豪情滿懷的篇章。2007年元旦前後,以“貞觀之治”為題材的三部電視連續劇《貞觀之治》、《貞觀長歌》、《開創盛世》將相繼在中央電視臺和各省市電視臺熱播,其播出時間跨度將超過半年,預計會在社會上掀起一場關注“貞觀話題”的文化熱潮。

    在此背景下,一本用全新寫作方式寫成的影視史學著作《貞觀之治》,日前已經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與即將播出的上述三部電視連續劇遙相呼應。

    根據本書製作、由著名藝術家李野墨演播的“名家説史”系列長篇作品之一的《貞觀之治》,已於今年11月1日起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播出,該節目將陸續在十多家省級電臺交流播出。

    據了解,《貞觀之治》之後,中國人民大學影視史學叢書還將陸續推出其他作品,他們希望能夠還原歷史真相,用圖書引導大眾在觀看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同時,進一步思考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更好地發揮歷史學的借鑒功能。

    《貞觀之治》雖然定位為影視史學作品,但它與以電視劇本為基礎的翻版圖書完全不同

    記者:《貞觀之治》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影視史學叢書”的開山之作,頗具代表性,那麼,影視史學作品的獨特性在何處?它和其他歷史類圖書的區別何在?

    劉后濱:當下流行的歷史題材圖書主要有這樣三類,一類是時下最火的《百家講壇》系列,正説清朝十二帝也好,品評《三國演義》、《紅樓夢》也好,都是講座體,特點是很淺顯明白,每一章都有單獨的主題,評説吸引人且生動有趣。而負面的影響就是對於讀書人來説,節奏慢,鋪墊的東西較多,幹貨沒有那麼多。裏面很多東西是通過主講人嚼爛了喂你,讀者在閱讀中缺少深層次相對獨立思考的空間,這種書屬於快餐樣式的,不能和學術混為一談。

    第二類是屬於知識普及型的,如種種以“上下五千年”為名的書,或是對正史和歷史文獻的白話翻譯,或是一些歷史故事的選編,書中沒有體現出學術研究的成果,也沒有作者的個人觀點。

    第三類是歷史小説,寫書的人是專業作家,他們是借歷史來構思和表達自己的思想主題,如以歷史名人張居正、康熙皇帝、李鴻章等為題材的文藝作品,這些書有很多精彩的情節,但純粹是小説的表達方式。

    《貞觀之治》雖然被稱為影視史學,但它與以電視劇本為基礎的翻版圖書完全不同。這本書採用的是紀實文學的寫法,在語言上用文學的表達方式,有對話,有情節,有場景,但同時在史事的敘述上又尊重歷史,尊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忠於歷史資料,對一個歷史場景、一個故事乃至一個細節的講述上,看似不經意,但卻希望能儘量體現唐史學界幾代學者關於貞觀之治研究的積累與心得。

    黃樸民:在當前,思想積極、史實基本可靠、藝術精湛的歷史影視作品,利用其強大的輻射和普及功能,充當著古典文化、歷史知識和普通受眾之間的“二級傳播”角色,在打破由古典文化到一般大眾之間的種種“傳播障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如何正確分析與評估歷史題材影視劇的“二級傳播”功能,科學認識影視作品尊重史實與藝術創作的內在關係,正確樹立影視作品中的歷史觀,把握影視作品的創作原則與發展方向等,正是影視史學要面對的課題。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影視史學作為歷史學的一個新分支,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越是接近歷史真實的東西,越容易引起人們的深層思考

    記者:儘管出版《貞觀之治》一書的主要意圖是還原歷史的真相,但在敘述的過程中,我看到文字儘量通俗化,但也不是京味兒的白話,這類圖書的出版對於普通讀者或者電視觀眾來説有何意義?

    劉后濱:如何把經過學術界長期研究積累的成果轉化為大眾能夠接受甚至喜歡的文化産品,是擺在出版界和學術界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歷史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但嚴謹並不等於高深莫測,不等於要把大眾都擋在歷史知識的門外。除了嚴肅的學術研究以外,還應該有符合當前人們閱讀習慣和審美情趣並傳達正確歷史知識的通俗作品。當然,通俗並不等於庸俗。我相信,越是接近歷史真實的東西,越容易引起人們的深層思考,越有可能避免史學的庸俗化。

    影視史學的作品,在學術圈內並不會得到承認

    記者:除了貞觀系列的電視劇作品,近年來,各類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一直充斥于電視頻道,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漢武大帝》等,能夠説一下影視史學圖書作品和影視劇本身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嗎?

    劉后濱:首先,影視史學的圖書作品,在學術圈內並不會得到承認,因而很多學者不願意去寫這類題材,但是這樣的著作沒有學術背景或缺乏學術積累的人,又很難寫好。也正因為當前的市場上有這個需要,我們才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籌劃成立一個影視史學研究中心。

    我想,幾部有關貞觀時期的電視劇的集中播出,肯定會把人們的胃口吊起來,但同一題材的不同影視作品在表達上、歷史觀點上以及對人物和事件的安排等方面,肯定會有一些衝突。一些完全相信影視劇表現的就是歷史的觀眾,可能會被搞得無所適從。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希望觀眾能夠在看過影視劇之後,在更深的閱讀中掌握更準確的歷史知識。所以,影視史學叢書是影視劇的延伸和深化。

    黃樸民: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尤其是號稱歷史正劇的創作,是一個歷史知識公眾化的過程,每次歷史題材的正劇熱播,歷史都接受一次現代價值觀的重新評估。從這個意義上説,影視史學在我國才蹣跚起步,理論和實踐都遠未成熟,其發展的空間還是非常廣闊的。而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影視史學叢書”,主要的目的在於促進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的繁榮,為歷史題材的影視創作提供更加科學真實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觀。

    向歷史學習,貞觀時期提供的歷史借鑒是最豐厚的

    記者: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有關清宮的電視劇充斥整個熒屏,2007年人們卻開始把目光集中地投向久遠的唐代,對此您怎麼看,貞觀之治對今天有哪些啟發?

    劉后濱:在中國歷史上,把儒家的治國理論較好地落實到治國實踐中的,有幾個時期,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還包括宋朝、明朝的一些時期。在我看來,唐太宗在中國古代好皇帝的排行榜中可以排第一位,他胸襟開闊,兼聽納諫,在天下大亂結束後很快實現天下大治。在中國古代治國理論的發展史上,貞觀時期是個高峰。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國人增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目光投向唐代也很自然。

    貞觀時期的很多政治理念,對於我們當下還很有啟發,比如説居安思危、比如説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比如説善事慎終,比如説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比如説君主不能一人獨斷,要實行分層次的集體決策。可以説在中國帝制的歷史上,貞觀時期的政治體制是運作最好的。向歷史學習,貞觀時期提供的歷史借鑒是最豐厚的。

責編:李菁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