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在大學這麼講《論語》是瀆職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8日 14:49 來源:
不在大眾傳播的平臺上追求學術水平
![]() |
於丹:其實這正是“百家講壇”在定位時候的高明之處,這是一個非常大眾的層面,一個人可能沒有讀過某部經典,但是沒有一個人會不涉足生活,一個成年人一定會遭遇到很多的困惑,很多的考驗,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者不惑。這其中的憂、懼、惑就是客觀現實,現在誘惑多了,會更加感覺到這些困惑。我們以這種方式來講解《論語》,就是在我們面臨多元選擇的時候,讓大家的主心骨更增強,這樣客觀的憂、懼、惑就會受到抑制。
新京報:也正是你剛才所提到的這些內容,會讓人覺得你在“百家講壇”中對於《論語》的講解更加偏向是一種“心理醫生”式的講解,而非專業化的講解?
於丹:從一開始,我就不在大眾傳播的平臺上追求學術的水平。我們在不同的平臺上有不同的考量標準,如果在大學講壇上我這樣講,那我是瀆職的,我是對專業的學生不負責任。但是如果在電視上以一個大學講堂上的嚴謹,講求考據的話,我也是對大眾的不負責任。現在每個人被多重價值觀撕扯着,《論語》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在心理學角度立竿見影地起作用,但説清了其中的一句話,就可能會起到讓人豁然開朗的作用,它總歸是對今天的生活有價值的,這種價值在大眾傳播平臺實現,我認為比在大眾平臺上去追究學術水平要重要的多。
對易中天非常敬重
![]() |
於丹:我和易老師在錄“百家講壇”期間交流並不多,之前我倆甚至互相都不認識,但是在“百家講壇”播出期間,易老師首先發帖子説“於丹真棒”之前,我倆都沒有怎麼説過話。易老師作為一個學術前輩,對我很提攜,而我對他非常敬重。他身上有中國知識分子難得的風骨,外在張揚的傲氣,可以率意獨行,這樣的東西在易中天老師身上有,他是一個真性情的文人。
新京報:但是似乎大家對於易中天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並不都是讚美之詞?
於丹:大家對於《論語》都可以有兩極化的評論,更何況對易老師?
新京報:現在你的書的首印數量已經超過了易中天,這是否暗示着,你會比易中天還要“火”?
於丹:不是這樣一個標準,易老師是講《三國》的,讀過《三國》,喜歡小説的人可能只是一部分,但《論語》作為中國人的《聖經》,它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這種普遍程度來講,我的這個題材先天應該更佔優勢。《論語》是不大好講,但它更具普遍性的需要。
新京報:現在已經有人把你稱做“女版易中天”了,你對這個稱呼怎麼看?
於丹:每個人只可能成為自己,不可能成為他人。
新京報:其實這個稱呼有可能意味着,你有可能也像易中天一樣,成為一種話題議論的焦點,你對此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於丹:我現在還沒有想到這麼遠,我現在能想到的就是儘量以一種職業化的態度講《論語》、《莊子》。(采寫:本報記者 劉瑋,攝影:本報記者 郭延冰)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