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龍灣:山不在高有龍則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8日 08:28 來源:

     

溪流靈動清澈
山?勢

    廣東最古老的陸地

    龍灣位於羅定市扶合鎮南充村,緊靠省道S352線。山地屬雲開大山山脈,是廣東省最古老的陸地,山勢險峻,地形複雜。海拔高度在300-1251.5米之間,地形切割深,多形成“V”形谷。山中林木茂盛,植被層次豐富。

    飛瀑流泉是山中的最大特色。景區內南線谷地有一道落差近600米的瀑布,每逢雨後氣勢非凡,攝人心魄,稱為“雲開瀑布”。東北線谷地還有一道落差達300多米的飛瀑,稱為“天河飛瀑”。飛瀑沿著石壁傾瀉直下,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勢,蔚為壯觀。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5萬個以上,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據資料顯示,該大型瀑布群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群。

    珍稀野生動植物、紅苞木(紅花荷)、紅楓林、小高原氣候也是山中的主要特色。有“活化石”之稱的國家珍稀野生動物蠑螈,嬉戲其中,怡然自樂;與其為伴的是、名列國家一類八種重點保護植物之首的野生植物──桫欏,其中有一株高達8米,堪稱廣東“桫欏王”;春日,紅苞怒放,燦若雲霞;秋至,滿山遍野的紅楓樹層林盡染。景區最高處海拔1251.5米,攀爬其上可充分體驗高寒地帶氣候。

    山?志

    因龍須草而得名

    龍灣舊屬西寧縣鎮南都。為什麼山以灣名?它與龍又有什麼關係呢?康熙六年《西寧縣誌》揭示了其中奧秘:“龍灣山在城西南二百里,即雲蓋山之支山,巔有石崖,深數十丈,流水噴薄,崖中産龍須草,俗傳有龍守護,忌人採取,採則必有大風雨雲。”《舊西寧縣誌?食貨志》中對“龍須草”做了專門的描述:“廣志曰,一名西王母簪,《太平禦覽》説龍須草似蒲而細,青色,莖長,可為席。邑雲蓋山之西有龍灣産龍須草,俗傳編為席,夏涼冬溫,然地險不易採得,若有人盜採,該處地方必受風災。”

    龍灣曾為明清時期“過山瑤”居住地。經多方考證,龍灣因龍須草而得名,源於明朝。究其原因,其一,龍灣山南北坡分別有山溝,都是懸崖峭壁,瀑布急流而成溪流,南北合流形成一灣溪後注入南充河;其二,這裡的龍須草生長得特別茂盛,其品質遠勝於其他地方所産的龍須草;其三,龍灣地形特殊,往往因為鋒槽氣旋交匯而形成區域性小型暴風雨。民間對龍灣暴風雨的認識不足,自古以來一直流傳是神龍作怪。神龍為什麼會興風作浪呢?古瑤民想到了龍須草,於是一個神龍守護龍須草的故事便流傳開去,山便因此被命名為龍灣。

    

    山?産

龍灣特有的珍稀植物桫欏

    潭仔魚鮮美,黑白豆腐滑

    龍灣地屬雲浮市,同樣身處西江流域之中,所以區內也是不乏河鮮。除了西江有的桂花、絹魚、鱸、?、鯉、蝦等河鮮之外,更有當地一種特有的水産“潭(諧音)仔魚”。其實就是當地農家在自家水田的偏埂上挖一個兩米深一米見方的“潭仔”,將草?自幼圈養其中,只飼以新鮮嫩草,不用其他的非自然飼料。這樣餵大的魚,味道甘甜肥美,入口香滑無土腥氣。它們多和苦瓜或枸杞葉滾湯,湯味濃郁,芳香無比,有潤肺清肝火的作用;又可姜蔥佐以紅燒,少許料酒濺之,大大一條少則也有三五斤,當日試食,七八個壯士竟然無法將其全盤拿下,真正是大份好味夾抵食啊!

    羅定至龍灣的國道之上必經一處名曰“茶洞”的小鎮,距龍灣不過十來分鐘的路程。當地出了名的絕活兒有兩樣:一樣是豆腐,另一樣,也是豆腐。這是倣著魯迅先生的口吻,人家此地還真是就出得這兩樣好貨色──黑豆腐和白豆腐。當地盛産黑豆、黃豆和花生,於是這三樣就拼出了好吃得不能再好吃的“茶洞雙色豆腐”了。白豆腐精選優質黃豆,黑的當然取材黑豆,豆腐全由人工操作原始石磨磨成。黑豆腐不但營養價值更高,口感與觀感也堪稱一絕,而白豆腐本就講究的是潤滑甘香。此地的出品還獨有著另一絕方就是龍灣山裏的自然山泉水,這樣炮製出的精品豆腐究竟是個什麼口味,我實在沒有能力用味覺以外的其它方式令大家共同感染,只有簡單倆字:好吃!太好吃了!

    沒有什麼事情比“吃”來得更讓人津津樂道了,泛泛而談的話,推薦給大夥的還有當地的豆豉雞、山鄉油麥菜、山豬烤肉等。除去民間美食,此地尚存有明清時期“過山瑤”村落遺址、手工作坊時代的種藍染池遺址和耕作時代的農家舊址等,還有文物保護單位鄧公廟,人文氣息濃郁。流連期間,親身體驗刀耕火種的“農家樂”情趣,可充分領略“返璞歸真”的真諦。

    山?脈

    到龍灣的路有點遠,雖是山路,路況卻還不錯,平坦而乾淨,兩邊是淺淺顏色的鄉野翠綠和農村小房子,正是平常見慣了的廣東田野氣息。

    隨著與龍灣的距離逐漸拉近,景區的入口處有一座水庫,叫龍灣水庫。放眼望去,只見湖面水平如鏡,湖色翠如碧玉。一隻頑皮的水鳥如斜箭般掠過,輕點水面,盪漾開一圈圈的漣漪,打破了平寂。湖邊青山巍峨,巋然不動。一動一靜,互相呼應。從龍灣水庫沿山路蜿蜒前行兩公里,就到了山腳下。霎時,眼前只覺一片的綠,綠得讓人不知所措,猶如置身於綠的海洋。一道山澗溪流潺潺,突然跌落而下,形成了一簾幾米高的小瀑布。瀑布群主要集中于兩道山谷,一曰黃龍谷,一曰白龍谷。

    進山 兜兜轉轉

    進山比想象中更富於戲劇性,停下了自駕的汽車,一行人就跳上了進山專用的遊覽電瓶動力車,前行了數百米,駕車的導遊司機一邊含蓄地放慢車速,一邊滿臉歉意地解釋,8-9月的洪澇導致剛建成不久的進山道路塌方,現在還在搶修。接下來的路車倒還是通行的,但中間有段幾十米的斷層是要下地走的。穿過正在修葺的路段,遠遠見到下山的彎道上有一輛和我們先前乘坐的一模一樣的電瓶車疾駛而來,不用説,這是我們正式進山要換乘的第二輛交通工具了。再次披掛上馬,心裏暗自盤算,不會再轉車了吧?司機仿佛明了我們的心思,玩笑地説:“如果道路再有不順暢,放心,我們還有輛摩托車,鑰匙也在我這兒……”

    司機是個年輕小夥子,把一輛電瓶車玩得跟藤原拓海的戰車一般靈敏,這龍灣,估計也就是他的秋明山了。越往山上去,空氣中的冷冽便越發強烈起來,這山上的秋,深得多了。

    不消十分鐘,山門就在眼前了。

    山中 瀑布挂前川

    一道山澗溪流潺潺,突然跌落而下,形成了一個幾米高的小瀑布。瀑布群主要集中于兩個山谷,一曰黃龍谷,一曰白龍谷。沿水路直上,時而涉水,時而攀爬,很快,就看到了瀑布。只見一個寬、高分別為十幾米的銀瀑展現在眼前,水簾撞擊在突起的岩石上,濺起一串串的水花,像調皮的孩子在進行跳水運動,劃過一條條優美的弧線,然後落將下來,鑽進水潭的懷抱,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忘記了它曾經創造過一剎那的燦爛。

    從天河飛瀑折回,穿過另一條山道,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就到了白龍谷。相傳當年東海龍王三太子被貶下凡,曾經與黃龍各佔一澗為伴修煉,龍灣由此而得名。後來白龍受南海觀世音點化,守候唐僧經過。由於相見不相識,白龍與孫悟空于山澗惡戰一場。至今一塊大石上還留有一個桶口大、一米多深的圓洞,那是孫悟空戰得興起時用力一捶而留下的金箍棒印。山谷中怪石嶙峋,有的貌若蟾蜍,有的狀如老龜,有的形比脫兔,有的神似八仙,盡可以隨意發揮你的想像力,你看它像什麼它就像什麼,然後,一段段的神話傳説仿佛要印證它們千萬年來的神奇經歷。

    白龍谷中,沿水路直上,飛瀑流泉有幾十多處,大小不等,落差最高的達一百多米,景觀各異,水流時而急,時而緩,瀑布飛灑之處,泳池渾然天成,狀如金盤、月牙,最大處的白馬潭可同時容納兩百多人游泳。在二十多米高瀑布的直接衝擊下,潭水碧波粼粼,那股清澈透涼的氣息吸引著汗津津的旅行者。

    探險 會當淩絕頂

    龍灣最吸引人的特點是它充分展示了其野性,景區內次生原始森林茂盛,飛瀑流泉是景區的最大特色,數不勝數,高差約為900多米。景區內北線谷地有一道落差達300多米的飛瀑,稱為“天河飛瀑”,南線谷地有一道落差達600多米的瀑布,尚未命名。據資料顯示,該大型瀑布群是迄今為止華南地區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群。

    到龍灣旅遊,像攀岩之類的探險活動當然是少不了的。聽説廣州開拓者野營探險團就曾到此開展探險活動,連稱刺激。遺憾的是我們這次沒有帶繩索來,可嚮導説那不要緊,你們看那不是天然的繩索嗎?原來,條條扁擔粗的老藤垂下來,正是攀岩的好工具。在嚮導的帶領下,我們從白馬潭起程,緊拉老藤,像壁虎一樣貼著陡峭的山壁,腳踏在山壁的小坑裏,慢慢蠕動,爬了幾步,又換另一條老藤,再爬幾步。這時候,如果你膽小的話,最好別向下望。可是當你定定神,深呼吸一口氣,大膽地鳥瞰,耳邊瀑聲轟鳴,腳下水流湍急,而你,卻淩駕於它們之上,是不是頗有一種征服自然後“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呢?

    山?行

    距離廣州四小時車程

    從廣州出發,入內環行經廣清出口,轉至廣佛高速入口,三水過後就駛向雲浮方向。個把小時後,廣雲(廣州-雲浮)高速的路牌就很醒目地出現在收費站了,行至廣浮出口,轉上羅定西行往茂名方向的324國道,全程約4個小時,就進入此次的目的地“龍灣鎮”地界了。

    山?記

    一種天然的祥和

    山水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究竟醞釀了多少造化,其實是個誰也説不好、不好説的事情。龍灣,身處本就山脈眾多的廣東地區,安分守己地名不見經傳(最早的記述也是康熙年間的事了),在坊間的口耳相傳中也算不上盛名,説白了,也就是一小山。

    但對於山的認識和體會,我認為其實與品一杯茶、酌一壺酒、交一個朋友幾乎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口碑的好壞都是他人語。道聽途説的也好、杜撰演繹的也好、臆想猜測的也好,那都統統不能作實。對於一處山地,你免不了要和它有面對面的正視,在攀爬跌撞間和它有了肌膚的貼近,放開自己的胸襟繼而感受它的胸襟,看清楚有多少子民在它的蔭蔽下勞作生息……

    對於龍灣,我的感受是真實和質樸的。這裡沒有過於浮誇的改造和斧鑿,雖然身段不那麼昂然,但仍飽含著作為山的氣質和內涵,險石林立,山泉淋漓,每一寸路徑臺階都是此山之石,每一眼青蔥碧綠都是此山的草木。

    臨離開龍灣時已是黃昏了,依山緊緊地擠著十余間農舍,都有著山地農家特有的籬笆墻和放養家畜的空草場。草香和柴煙不經意地瀰漫在每一寸空氣裏,連田埂間覓食的雞鴨和趕晚歸家的狗也透露著一種祥和的氛圍。我能很真實地感受到,這座山,龍灣,它也一直在盡責地滋養著這一方的人民。來源: 南方都市報 文圖/劉毓

責編:郭翠瀟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