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46-73=?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7日 10:32 來源:

    死守國産影片配額制度電影人對策委員會抗議活動

    樸讚鬱在柏林電影節主會場門前抗議

    抗議人群

    146減去73,結果等於多少呢?

    這本來是小學生都能輕而易舉解決的算式,卻在2006年成了讓韓國政府頗傷腦筋的一件大事。3月7日韓國國務會議通過了縮減電影配額制的試行令改進案,規定原先在韓國本土所有電影院必須每年義務放映國産電影146天時間的“銀幕配額制”(Screen Quota)削半為73天,並決定從7月1日起正式施行。政府“146-73”的單方面舉動經由媒體大幅報道,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電影業界當日迅速做出反應,大批影人在光華門聚會抗議,著名演員崔民植代表業界講話,言辭間甚為激烈:“今天我們的光華門被踐踏了。今天是信仰和文化被販賣的日子。我很後悔在當年總統競選的時候投了盧武鉉一票。”

    事實上,關於銀幕配額的規定不僅成為韓國政府與民間爭論的焦點問題,也是引發韓美國際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之一。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就會發現這項旨在保護本土民族電影工業的制度在韓國其實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不過由於早期韓國的電影工業實在太不景氣,面對好萊塢電影一統天下的局面,所謂本土電影義務放映制度也不過是一紙空文,根本引不起忠武路上那些靠好萊塢票房養活的電影人的興致。

    然而1998年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改變了這一切。當選總統金大中急於激活國內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他認識到電影和IT行業一樣都能夠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明確提出要用強制手段來保證國産電影配額,給予相關發行公司和院線以稅收優惠,並許諾將這一政策持續到國産電影市場佔有率達到40%。而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都在朝著有利韓國本土電影的方向傾斜。同年10月韓美舉行投資協定磋商,韓國政府迫於壓力曾一度表示要削減國産電影配額,以滿足美方的自由貿易要求。然而以國寶級導演林權澤為首的“死守銀幕配額制電影界非常措施委員會”領導了規模空前的“光頭運動”,呼籲保護民族電影文化,並最終以電影界的全面勝利而告一段落。可以想見,政府在此次複雜的權力博弈中施展了高超的太極推手,一方面在貿易談判中虛與委蛇,另一方面又以民眾反對呼聲過高甚至會影響政體穩定為由,將銀幕配額問題暫時擱置起來,由此在民間廣泛地獲得了緩解美方貿易壓力的支撐點。

    此次“光頭運動”的歷史意義毋庸置疑,不僅牢牢地維護了本土電影的市場份額,而且也進一步激發韓國觀眾身上不二的愛國主義情緒,從而為《電影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有利於韓國民族電影工業發展的政策出臺創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以1999年《生死諜變》票房壓倒好萊塢大片為標誌,韓國電影産業迅速步入快車道,並以此為主體掀起了滾滾“韓流”。新世紀以來本土電影在韓國電影票房收入的比重屢屢攀升,目前維持在60%左右,國産電影席捲了韓國十大賣座電影排行榜的全部席位,最高觀影記錄不斷被打破,且刷新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王的男人》全國公映112天之後,一舉打破《太極旗飄揚》的歷史最高觀影記錄,而新片《怪物》取代《王的男人》榮升榜首卻僅用了區區38天!

    韓國本土電影全面擊退好萊塢大片的場面是後者所無法接受的,韓國觀眾對於本土電影的熱衷使得許多好萊塢大片在韓國市場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此前美國已經反復強調,電影配額制度屬於貿易壁壘,是美韓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最大障礙之一。在新一輪韓美FTA貿易協定談判中,美國首先明確表態,除非韓國放寬或取消其電影配額制,否則華盛頓將不會同首爾展開談判。而此時的盧武鉉政府正陷於國內對其“經濟改革失敗”的批評和國民“中期執政考核”的緊要關口,亟須在增加國民收入和提高就業率方面取得成效。面對韓美FTA協定提供出12萬億韓元的貿易收益預期和新增10.4萬個國內就業崗位的利益誘惑,在慎重地權衡了利弊之後,韓國副總理兼財政經濟部長韓德洙終於宣佈了縮減銀幕配額的政令。當然,政府也試圖在其它方面安撫受到打擊的韓國影人,允諾將發放4000億韓元的政府補貼來贊助本土電影業,並在國內擴大藝術電影院線的建設,力爭達到100個,以保證本土電影創作的多元化。

    面對政府的強硬姿態,電影業界進行了高調回應。“死守國産影片配額制度電影人對策委員會”援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文化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性國際公約》,指齣電影可以在自由貿易磋商中享受豁免權,如果縮減國産影片配額,那就是“反文化性質的政變”,他們“將不惜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法鬥爭到底。”李昌東、樸讚鬱、安聖基、張東健等著名導演和一線明星紛紛走上街頭,血手套抬棺、持續146天的靜坐抗議和“一個人的示威”行動表現出韓國影人眾志成城的決心。新秀文根英和李俊基還借與總統面談之機,力陳配額削減之痛。而影星裴勇俊也因為缺席了抗議活動,受到同行的公開批評。

    這樣説來,“146-73”這個算式看似簡單,然而其背後卻涌動著資本全球化時代國際/國內在經濟、文化與政治等方面的多重權力博弈。由此,圍繞電影配額削減的問題或將在以下層面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其一,從電影業界的“飯碗”問題上升到如何保護韓民族電影文化的高度;其二,如何處理好本國經濟部門與文化部門之間的利益分配。在此意義上,崔岷植憤而退還“勞模”勳章的行動和文化部隨後發表的“代為保管”的聲明更像是一場心照不宣的新聞秀;三,韓國民族經濟保護策略與全球化時代自由主義經濟的市場博弈。而如何解決以上問題,不僅會影響到韓國電影産業未來發展的走向,對亞洲其他國家的民族電影業都將産生巨大的“蝴蝶效應”。

    然而電影業界的耐心是有限的,儘管知道銀幕配額縮減制度一旦出臺就很難會在短時期內改弦更張,但韓國影人的抗議熱情越挫越勇,不放棄任何向政府施壓的機會。在素有“亞洲電影孵化器”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上,筆者再度親歷觸目驚心的一幕。10月12日第1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當晚,就在明星行走的紅地毯盡頭有一群帶著口罩的抗議者,他們的沉默與周圍影迷瘋狂的尖叫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們手中高高舉著影片《韓半島》和《哭泣的拳頭》的大幅劇照,上面披掛著黑紗,象徵韓國電影已死。而示威牌上則指名道姓地向現任總統盧武鉉叫板:“你曾經向選民保證會向美國的壓力説‘不’,現在是你説‘不’的時候了。”更令人驚訝的是,影星李俊基剛踏上紅地毯,就徑直走進抗議人群,將“拯救配額制”的大幅標牌舉在胸前,此舉立即招來各國攝影記者一路狂拍。而在開幕式現場,當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席金東虎邀請影片《秋天路》的主創人員上臺與觀眾見面時,金大勝導演的感言充滿了悲傷,現場一時靜寂無語。大意是説,雖然自己的作品被選中首映是莫大的榮幸,但他無法感到高興。因為電影配額制度被削減了,這將會使韓國導演的創作面臨新的困境。他呼籲政府改變初衷,推動韓國電影的良性發展。有趣的是,本屆電影節參展作品中還有一部DV紀錄片,片名就是《146-73=Screen Quota+Korea-USFTA》(《73天的國産影片義務上映日=銀幕配額制+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直接批評盧武鉉政府違背選舉綱領,並試圖客觀地反映韓國電影人是在何種立場上應對銀幕配額制與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爭端。在此意義上,釜山電影節的公開叫板就不僅僅限于本土方面的意義,也成為泛亞電影圈共同抵抗好萊塢市場一體化的生動案例。

    但是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電影業界“文化Vs.經濟”的策略不僅沒有撼動政府的決心,而且也缺乏廣泛的民意支持。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公佈的“電影觀眾喜好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0%的被調查者表示贊同縮減甚至廢除銀幕配額制,而在政府發佈電影配額縮減政策之後,這個數字躥升到40%。不少觀眾認為,目前本土電影市場已經具備了抵抗好萊塢的實力,並且電影從業人員也搖身變成新貴階層,沒有必要一味地給予政策優惠,卻以損傷其他階層的利益為代價。離開政府和民眾雙方面的強力支持,也許這一次的“新光頭運動”真的要變成“一個人的舞蹈”。儘管傳媒的聚光燈還不時地打在他們身上,但舞台下的看客卻真的有些意興闌珊了。(聶偉)

責編:郭翠瀟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