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 國家計委
科技部 財政部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艾滋病是一種目前尚無有效治愈辦法、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廣泛流行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我國將艾滋病感染率一直控制在世界較低水平。然而,隨著近年來全球艾滋病的迅速傳播,我國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趨勢。世界各國艾滋病流行態勢及防治經驗表明,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是一項刻不容緩、複雜而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全社會參與並實施綜合治理。為促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失時機地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增強全社會抵禦艾滋病的能力、減輕艾滋病給人民健康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危害,在總結國內外防治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1998-2010年)》。
一、背景
我國自1985年6月發現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來,至1998年6月底,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數為青壯年,分佈在我國西南、西北邊疆地區以及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中原和東南沿海地帶。研究證明,艾滋病病毒是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妊娠、分娩、哺乳)三種途徑傳播的,其流行因素複雜,傳播迅速。上述三種傳播途徑在我國均存在,其中以共用注射器吸扎毒導致的血液傳播為主,且傳染迅猛;經性接觸和母嬰傳播亦逐年增多。據國內有關專家以組分法和德爾菲法測算,我國艾滋病病毒實際感染人數已超過30萬。以此為基礎,用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加倍時間法推算,到2000年,我國艾滋病病毒實際感染人數有可能超過120萬人。性病作為艾滋病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70年代末以來,報告病例數逐年增加,1989-1992年間平均增長率在11.27-13.79%,而1993-1995年間增長率在20.58-24.75%。1997年報告病例數46萬,發病率為37/10萬,比1996年增長了15.81%,在各類傳染病發病率排序中僅次於痢疾、肝炎,居第三位。由於多數性病病人到私人和非法診所就診,性病病例漏報嚴重,根據部分地區調查估算,實際患性病人數是報告病例數的5-10倍。全國艾滋病監測資料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性亂人群中增長加快。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建立了國務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協調會議制度,成立了國家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專家諮詢組織和協會。在各級黨政的領導及有關部門與社會團體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級衛生防疫部門為主的防治隊伍,積極開展了艾滋病監測,初步摸清了艾滋病在我國的分佈與流行狀況,並探索制定了一些適宜的防治對策、措施和相關法規、規範,組織了大量的培訓、宣傳教育、科研和國際合作等工作。
但是,我國目前阻止艾滋病流行的能力仍然不足: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一些領導對艾滋病在我國廣泛流行的可能性、危害性認識不夠;多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參與的防治局面尚未形成;公眾普遍缺乏預防知識;預防與控制及科研投入不足,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有限,疫情監測、採供血管理及醫源性感染預防工作薄弱;專業人才匱乏,且缺少有效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經驗和方法,大多數醫療衛生機構的醫護人員尚不能提供規範的艾滋病、性病診療服務。目前,我們面臨的形勢是:周邊國家的艾滋病流行日趨嚴重;國內流動人口數目龐大且難於管理;吸毒、賣淫嫖娼活動在短期內難以禁絕,所以我國艾滋病加速流行的趨勢十分嚴峻,預防與控制工作亟待加強。
二、指導原則
(一)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發[1997]3號)中關於加強重大疾病防治的要求,強化預防控制措施,減少艾滋病流行,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做出貢獻。
(二)落實國務院批准、由衛生部下發的《關於加強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見》的各項措施。加強領導,督促部門合作,動員全社會參與。完善宣傳教育、法制管理、監督監測及醫療諮詢服務相結合的綜合防治策略,加強艾滋病防治的科學研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三)加強宣傳教育,改變人群中危險行為,控制艾滋病病毒經性接觸和經吸毒途徑傳播;規範性病防治管理;落實性病監測和防治的各項措施;嚴格控制艾滋病病毒經血液、血液製品及醫源性傳播;營造有利於艾滋病防治的社會環境,減少艾滋病對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的影響。
(四)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堅持實事求是、標本兼治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在控制上以預防為主,在預防上以宣傳教育為主,在實施上以經常性工作為主,在研究上以應用研究為主。
三、總目標
建立政府領導、多部門合作和全社會參與的艾滋病性病預防和控制體系,在全社會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與傳播。到2002年,阻斷艾滋病病毒經採供血途徑的傳播,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勢頭;力爭把性病的年發病增長幅度控制在15%以內。到2010年,實現性病的年發病率穩中有降;把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控制在150萬人以內。
四、工作目標
(一)建立健全領導管理體制
1. 各省級人民政府要把預防與控制艾滋病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建立由政府領導負責和有關部門參加的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領導組織或協調會議制度。
2. 在流行嚴重的地區,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有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年度工作計劃,在現有機構的基礎上配置必要的部門、專(兼)職人員負責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管理工作。
(二)全民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減少重點人群(吸毒者、賣淫嫖娼者等)中的相關危險行為。
1. 到2002年,全民預防艾滋病、性病知識知曉率在城市達到70%以上,在農村達到40%以上;在高危人群中達到80%以上。
2. 到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新生入學預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率達100%;普通初級中學要將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納入健康教育課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學校開課率為100%,縣(市)或以上學校的開課率為85%以上,鄉(鎮)或以下學校的開課率為70%以上。
3. 中央及地方主要的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大眾傳播媒介應將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納入工作計劃,到2002年以前,做到定期刊播有關預防艾滋病、性病的文字或節目。
4. 到2002年,在100%的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和80%的監獄、勞教等收容場所中,要開展艾滋病、性病的預防教育。營業性娛樂、服務場所及流動人口聚集的場所和組織出國人員較多的單位要必備有關的宣傳資料。
5. 到2002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完成一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進示範社區的建設。
(三)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監測系統,力爭做到準確、及時地分析、預測疫情及流行趨勢。建立起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服務體系。
1. 到2002年,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國家艾滋病參比實驗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防疫機構內設立一個規範化的確認實驗室,艾滋病流行區的地(市)至少有一個醫療衛生機構具有檢測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能力。到2005年,在全國範圍內建成一個高效的艾滋病監測系統。
2. 到2002年,全國所有的採供血機構和血液製品生産單位達到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工作規範化管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系統和監控機制。
3. 到2002年,全國大中城市和艾滋病流行嚴重的地(市),應在現有醫療機構中完善一所具備為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規範化治療、護理、諮詢和預防保健服務能力的醫院,完成各類醫療衛生人員艾滋病專業知識培訓。
4. 到2002年,85%以上的醫療衛生人員接受過性病專業知識的短期培訓,85%的縣(區)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能為性病病人提供規範的診斷、治療、諮詢等醫療保健服務。到2005年,將性病防治、監測和健康教育納入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四)加速艾滋病的檢測試劑、治療藥物、疫苗及與制定防治對策相關的流行病學、社會學、行為學及衛生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力爭有一部分項目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並有一部分成果用於防治實踐。
1. 到2002年,開發成功國産艾滋病病毒抗體確認試劑,使初篩試劑達到國際同類産品水平;到2010年,做到艾滋病病毒抗原、免疫和臨床診斷試劑國産化,力爭達到國際同等水平。
2. 到2002年,建立起艾滋病治療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到2010年,在抗艾滋病病毒和免疫增強類藥物的研製及治療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創新和突破,研製出針對我國艾滋病病毒主要流行株的疫苗並完成臨床試驗。
3. 到2002年,完成我國艾滋病傳播預測模型的研究,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各類人群行為干預(包括知識普及程度和行為轉變程度)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五)建立和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
1. 到2002年,制定和完善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明確政府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在艾滋病控制中的責任以及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權利和義務。
2. 建立和完善各有關法規的執法監督和管理機制。依法取締非法採供血活動和非法性病診療活動。
五、行動措施
(一)加強領導,實施綜合治理
各級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領導,認真組織落實規劃的各項措施和指標要求。及時了解掌握當地及鄰近地區艾滋病、性病疫情動態,制定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並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實施與評價,切實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衛生、宣傳、教育、民政、公安和司法等有關部門應制定本部門的具體行動計劃,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實施綜合治理。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分級承擔、多渠道籌資的原則,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落實規劃所需經費,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經費投入。同時,還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國際援助,拓寬投資渠道。充分發揮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區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有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開展艾滋病病人的家庭護理和心理諮詢服務以及針對有高危行為人群的預防宣傳教育活動,盡可能為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幫助,在減少對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親屬、家庭成員的社會歧視方面發揮特殊作用。
(二)落實規劃目標,實行分類指導
促進大眾傳播媒介及遍佈城鄉的宣傳教育網絡開展預防艾滋病、性病的宣傳教育,提高醫療衛生系統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務能力及嚴格採供血管理是落實規劃近期的主要任務。青年和婦女以及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為防治工作的重點人群。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和相鄰地區艾滋病、性病流行與危險因素的情況(如性亂、吸扎毒人群和流動人口等)以及當地預防、控制、監督和監測能力,明確本地區、本部門開展工作的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和優先干預措施。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地區,實行分類指導。在尚未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發病率較低、高危人群數量較少的地區,要提高警惕,建立和完善監測系統,抓緊專業人員培訓及預防知識的普及教育。在已經發現較多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病發病與高危人群數量較多或增加迅速的地區,必須全方位開展工作,全面落實規劃的各項防治措施。要有高度有效的領導、協調和防治監督管理體制,健全的監測和醫療保健服務系統,儘快普及艾滋病、性病預防知識,把轉變人群中高危行為作為防治工作的重點。
(三)加強宣傳,增進群眾防病意識
大眾傳播媒介及各宣傳教育單位有義務承擔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宣傳教育任務,特別是覆蓋面廣、群眾喜聞樂見的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應無償提供宣傳服務。要針對不同人群採取經常性和突擊性相結合的工作方式,深入開展對一般人群、重點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各項宣傳教育活動。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承擔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宣傳責任,結合本部門的宣教工作,有計劃地開展對本系統職工和各類相關人員的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活動。各類高等和中等學校要將預防艾滋病、性病知識列為學校健康教育或人口與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內容,向學生講授預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識。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應在新生入學體檢時,分別向學生發放預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處方。醫療衛生機構、採供血機構、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機構要主動開展預防知識宣傳和諮詢服務,為其他部門和單位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供教材、資料和技術幫助,形成宣傳教育的服務網絡。在宣傳教育工作中,要堅持正確疏導為主。在廣泛宣傳艾滋病、性病的基本預防知識的同時,進行健康積極的戀愛、婚姻、家庭觀念和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把預防的方法教給群眾,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對高危人群要加強禁毒禁娼等法制教育,促使其改變不良行為。要積極推廣使用避孕套,宣傳共用注射器的危害。
(四)依法管理,強化監督、監測
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有關法規,實行全民無償獻血,進一步加強對採供血機構和血液製品生産單位的治理整頓,加大嚴厲打擊非法採供血活動的力度,切實落實對供血者、供血漿者和血液、血液製品的檢測和監測措施。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控制醫源性感染工作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有關規定,造成艾滋病病毒經採供血或輸血和醫源性傳播的責任者,要依法嚴肅處理,追究其刑事責任。要依法對性病、艾滋病疫情進行監測,提高現有艾滋病、性病監測系統工作規範化管理水平,加強質量控制,使其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疫情變化動態。完善艾滋病、性病醫療保健服務和諮詢服務工作。嚴格對性病診療市場進行治理整頓,提高性病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實行保密服務,減輕病人負擔。及時總結和推廣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修訂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減少性病的發病與傳播。
要加快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法規的立法進程及其他相關法規的修訂工作。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地方性法規,逐步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法制體系。
(五)健全機構,加強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現有預防醫學科研、衛生防疫、衛生檢疫、性病防治、採供血和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加快國家艾滋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建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現有衛生防疫等機構的內部,強化艾滋病防治的專業功能,加強其技術力量、設施裝備,改善工作條件,使之能夠承擔起艾滋病監測、宣傳教育、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等工作任務。加緊省、地(市)、縣(市)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各級採供血機構中的艾滋病病毒檢測實驗室的建設,有步驟地、科學地增加艾滋病監測哨點,逐步使性病防治、醫療衛生、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等機構參與和承擔相應的艾滋病監測與防治工作。
要有計劃地採取多種方式,加緊對不同層次的從事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科研、宣傳教育及管理等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以提高其艾滋病和性病診斷、治療、護理、監測、宣傳諮詢技術及防治管理的工作水平,逐步建立一支與防治任務相適應的專業隊伍。制定鼓勵專業人員獻身艾滋病防治事業的政策,改進專業人員的工作條件,改善其生活待遇,穩定專業隊伍
(六)加強科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加強科學研究、依靠科技進步是深入有效地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關鍵。繼續將艾滋病科研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攻關計劃和《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的優先項目。科學研究應結合落實本規劃,堅持為防治工作服務的方向,充分發揮我國傳統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優勢,重視發揮專家委員會在科研中的諮詢、指導作用,抓住重點和關鍵性技術問題,集中各學科、各領域的優秀人才,組織科技協作攻關。在有條件的地方,科研管理部門也要將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應用性研究納入當地科研規劃,給予資金支持。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吸收、借鑒和推廣國際先進科學技術及成功經驗,積極爭取國際社會在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援助;同周邊國家建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的合作關係,參加全球艾滋病控制策略的實施並做出貢獻。
六、考核與評價
為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實行規劃目標考核與評價制度。通過自查、抽查、中期考評和終期考評等辦法,對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督促指導各項規劃目標的貫徹實施,並及時根據考評和變化情況調整規劃目標及各項策略和措施。各地要逐年度進行自查,做好年度總結。自查方案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制定,向當地政府艾滋病防治領導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提交年度報告。國家將不定期對各地區、各部門執行規劃的情況進行抽查,將在2002年、2005年進行規劃的中期考評,2010年進行規劃的終期考評。對2002年以後的工作指標,將根據中期考評情況進行調整。中期和終期考核評價方案由國務院有關部委共同制訂並組織實施。(注:本規劃不含香港特別行政區及台灣省和澳門地區)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