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張小軍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前夕,美國杜邦公司在北京宣佈了“201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包括提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産品、水資源保護等大量環保內容。包括杜邦公司在內,爭打“環保牌”是近年來許多跨國企業經營中的一個重要變化。
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有系統地設定環保條例,但大公司對此滿腹牢騷,可以説那時是政府推著企業投資環保。而最近這個順序完全顛倒過來,一些跨國公司迫不及待地限制自己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推出各種環保措施。
除了杜邦以外,打出“環保牌”的還包括通用電氣、松下、沃爾瑪和聯合利華等一系列著名的跨國公司。松下公司提出的目標是“與地球環境共生,生活上實現新的豐裕,同時限制對環境的影響”。沃爾瑪的首席執行官李?斯科特則承諾要在“可持續性”項目中投資5億美元,在10年內把公司的能源消耗量減少30%,將産生的固體廢物量減少四分之一,將公司車隊的燃料效率提高一倍。
大型公司企業積極投入環保的“懷抱”並不是偶然的,背後有政治、經濟和降低經營風險等多方面原因。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等問題了解越來越深入,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保護環境成為世界上多數人的共識。雖然美國沒有參加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但2005年10月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77%的美國人相信全球正在變暖,其中76%的人認為全球變暖部分由人類活動造成。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公司想要維護品牌形象,就必須強調環保。美國《華盛頓郵報》透露,由於在環境等問題上一度處理不當,有8%的買主表示不再光顧沃爾瑪,沃爾瑪因此才急於打出“環保牌”。
曾有人認為,強調環保必然會造成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但許多跨國公司在實踐中發現,環保與賺錢可以兼得,這也是“環保牌”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英國食品雜貨物流研究所報告説,“注重道德的”産品(環保産品)的銷售額每年遞增7.5%,而傳統産品則只遞增4.2%。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説,通用的“綠色創想”品牌的産品和服務所創造的收益已經從2004年的62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01億美元。杜邦公司預計,通過為客戶提供能效高、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産品,杜邦公司的年收益到2015年將至少增加20億美元。
跨國公司也是地球的一員,環境惡化也會增加其經營風險。美國《商業週刊》指出,環境惡化使乾旱和森林火災等發生頻率增加,這種風險與金融風險一樣,能夠影響跨國企業的收益,增加保險等有關産業的成本。為了減少這種風險,大型保險公司聯合機構投資者、銀行和評級機構,對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施加壓力,要求它們走上環保之路。
雖然強調環保,跨國公司各有各的原因,但其影響是積極的。首先是為各類環保産品和技術的科學研發提供了大量資金。杜邦公司稱,到2015年,杜邦公司用於與環境適應性有關的投資將增加一倍。其次是使綠色産業從主要由小企業構成轉變為大企業和小企業並存。《華盛頓郵報》稱,大企業正成為環保運動的“得力幹將”。其好處是“使綠色運動合法化,併為小公司的産品提供一個更大的市場”。 最後是推動了綠色技術革命。墨西哥《每日報》對這場革命描述説,在獲得更大收益的同時,綠色技術革命還能降低工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災難性破壞的風險。應該説,這場技術革命的成敗關乎人類的未來。(完)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