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藍毗尼(尼泊爾)10月30日電(記者全曉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雪飛博士30日告訴記者,過度放牧導致草本植物土大黃在喜馬拉雅山部分地區蔓延,對當地牧場存在潛在危害。
楊雪飛是中國喜馬拉雅山南北坡國際綜合科學考察隊成員,她在尼泊爾境內考察的重點是採集土大黃的標本,對比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坡土大黃在基因上的異同,為摸索治理土大黃的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與楊雪飛一同科考的專家介紹説,土大黃是蓼科酸模屬植物,在整個喜馬拉雅山地區都有分佈,其生長的海拔跨度為1500米到4500米。土大黃蔓延可能導致牧場退化,而在雲南西北部的一些牧場有30%至40%的面積已被土大黃侵佔。
專家解釋説,在自然條件下土大黃一般不會成為害草,現在土大黃威脅喜馬拉雅山地區牧場是人為過度放牧造成的。專家説:“牛羊不吃土大黃。一片草場中,其他牧草由於過度放牧而大面積減少,土大黃沒有了生存競爭對手,其本身生長能力又很強,所以就會瘋長。同時,土大黃的果實可以粘在牛羊身上,極容易散播。”
專家指出,研究人員曾設法控制土大黃蔓延,但是用機械挖的辦法效果不理想,使用除草劑則可能對草場造成污染,産生更大的破壞。因此如果對牧場管理不善,任憑過度放牧,那麼土大黃極可能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繼續蔓延,造成嚴重後果。
專家表示,今後要通過研究這次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坡採集的土大黃標本,分析這個物種在不同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其基因會産生何等變化,以便更詳細地掌握這個物種的概況及其各支系的特點,為預防或治理土大黃的危害提供科學依據。(完)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