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加德滿都10月27日電(記者全曉書)參加喜馬拉雅山國際綜合科考的國際山地綜合開發中心“水資源、災害和環境管理項目”主管許建初教授26日指出,過去10年的實踐證明,尼泊爾的社區林業管理模式既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也解決了林區老百姓基本的生産生活問題,值得中國借鑒。
許建初在此間召開的喜馬拉雅地區環境變化論壇上指出,尼泊爾社區林業管理模式的成功經驗在於,林區的管理權、使用權和決策權都在社區,責任主體明確。同時,老百姓也從中獲益,一些非木材林産品,比如菌類、藥材和竹子,都是他們重要的經濟來源。
許教授表示,中國的森林覆蓋率雖然近年來也有所提高,但森林鬱閉度標準卻有所降低。鬱閉度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
他指出,中國森林有一半以上為集體林,各種保護工程和措施耗資巨大,投入産出比不高。而尼泊爾的社區林業模式可以彌補保護區與保護區之間的空白地帶,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經濟來源,對我國林業保護髮展具有較強的借鑒作用。
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地區山國,曾幾何時,也曾因保護不善導致森林破壞嚴重。1993年,尼泊爾頒佈新的森林法,核心是讓社區參與林業管理。
在尼泊爾,由社區管理的森林多集中在中等海拔山區,這恰恰是尼泊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事實證明,這種模式成功解決了人口密度最大、對林區需求最多的重點地帶上人與林之間的衝突。(完)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