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皇帝朱元璋》最大的問題就是編導們雖然有心突破、卻終究無力改變歷史正劇已經定型化的核心觀念,擺脫不了帝王史的窠臼。作為一部堅持按照主旋律曆史劇標準打造的帝王戲,它在幾方要求間左支右吾,最終産生了這麼一個失敗的改良品。
可惜的是,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卻挂著“傳奇”的“羊頭”,賣的依舊是“神話”的“狗肉”,一個如此富有戲劇效果的題材,拍出來仍然只見“皇帝”不見“傳奇”。
全劇最不可思議之處在於,它竟然生生地把朱元璋早年的底層經歷完全拋棄,讓他登場便已經是叱吒風雲的將領,這種殘缺的處理無疑削弱了戲劇性,使得朱元璋的經歷毫無蛻變感可言,讓“傳奇”色彩蕩然無存。而他的低微出身與貧困經歷也是決定其性格乃至政權特點最重要的基石,許倬雲甚至就以他早年的成長為鑰匙解碼整個明朝的統治作風,十分有趣。電視劇省略了這一部分,再加上陳寶國“正氣有餘”的形象氣質,朱元璋的複雜個性始終沒有立起來。根據導演李前寬對此的解釋,其實朱元璋早年故事並不是沒有拍攝,而是後來被砍掉了,最終使該劇沒有把握到朱元璋這一人物最值得探討的特點,仍然簡單的將其作為一位皇帝來書寫,一心要體現他的雄才大略。
事實上,該劇最大的問題就是編導們雖然有心突破、卻終究無力改變歷史正劇已經定型化的核心觀念,擺脫不了帝王史的窠臼。諸如劉基被胡惟庸而不是朱元璋毒死這種竄改歷史的段落,只不過是《雍正王朝》式的美化手法又一次運用。
非常諷刺的是,編導們做出“突破”之處,恰恰飽受觀眾詬病。
大概是為了避免陷入此前太多歷史正劇替帝王辯護的雷區,這部劇花了大量筆墨描寫他與多位女性的情愛糾葛,表現朱元璋的風流,看得出來編導們很想追求人性的多維。但是,觀眾並不領情,甚至嘲諷該劇上演了一齣“獵艷記”。
《傳奇皇帝朱元璋》的問題其實正反映了如今這種正統帝王戲已經陷入了尷尬狀態。
在一波又一波批判浪潮下,不少帝王戲的奴性心態、皇權觀念備受指責,這就要求創作者尋找更人性的角度。但是作為主流文化産品,帝王戲必須強化盛世圖景、建構“強者”的國族想象,這自然是從帝王的視角出發,內含著一個建立、鞏固秩序的故事。兩者無法統一,於是《傳奇皇帝朱元璋》就只能放大情慾這樣無關宏旨的元素來體現“人性化”和“現代感”,可這樣一來又違背了觀眾對歷史正劇的期待。在觀眾的普遍觀念中,“歷史正劇”應該區別於港臺式的“戲説”風格,如同通俗版歷史教科書般正襟危坐地提供有關治國政治和權力鬥爭的“正史”。
作為一部堅持按照主旋律曆史劇標準打造的帝王戲,《傳奇皇帝朱元璋》就在幾方要求間左支右吾,最終産生了這麼一個失敗的改良品。同樣是聚焦帝王的感情生活,HBO的迷你劇《伊麗莎白》為何就能産生沉重的悲劇感?同樣是正説歷史,《明朝那些事兒》為何就能從故紙堆裏翻出生動文章?悲劇與鬧劇、好看與濫俗之間的落差,就在於內在視角的根本不同,亦正是帝王戲困局的要害所在。
□蘇木(北京編輯)(來源::新京報)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