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2.7-2.23

全程視頻直播冬奧會

稿子裏讀不到的冬奧——新華社記者感悟索契冬奧會

2014年02月24日 09:49 來源:新華網 進入體育論壇 手機看冬奧

    新華網索契2月23日體育專電 索契冬奧會將於23日晚閉幕。也許你已經從網絡、電視或者報紙上獲取了海量的冬奧會信息,甚至包括一些趣聞八卦,現在,請聽聽新華社的記者們是如何感悟索契冬奧會的。他們在這裡工作、生活了將近一個月,冬奧會賽場內外的一些細節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甚至還沒有寫進他們的稿子。

    王鏡宇:這是我報道的第四屆冬奧會。最激動的時刻莫過於李堅柔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奪得金牌了,這可是咱們的首金啊。很多人説李堅柔很幸運,因為對手都摔倒了所以得到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我並不這麼認為。李堅柔的金牌帶給我很多回憶,包括各種冷門、意外和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想起了2002年鹽湖城楊揚為中國實現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還有2006年都靈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張丹意外摔倒後重返賽場奪得銀牌,任何離奇、偶然的事情都會在冬奧會上發生,這就是冬奧會的魅力。正如我採訪第一次參加冬奧會的短道速滑女運動員范可新,她説:“這次我總算知道了,這就是冬奧會。”是的,冬奧會的魅力是無法預測和想象的。

    賽場之外的小細節也令人難忘,比如我們工作的主新聞中心,組委會在那裏進行了精心的裝飾和設計,能夠讓每位記者都能感受到俄羅斯文化的底蘊。還有一次在冰山滑冰中心,下午的比賽已經結束,我正在場館裏的記者席寫稿子,冰場上是花樣滑冰運動員們進行訓練、準備接下來的比賽,突然我聽到了一陣鼓掌聲,我抬起頭,竟然發現剛才已經空了的觀眾席重新坐了很多人。我一打聽,原來是花滑訓練也向公眾開放,老百姓可以花500盧布就可以買票看訓練。他們是那麼熱愛,我深深感受到俄羅斯冬季運動項目的力量和沉澱。

    馬向菲:我在索契主要報道速度滑冰項目,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震撼。加拿大速滑隊的朱尼奧無私地讓出了參賽資格,讓替補隊員莫裏森參加1000米比賽,因為他覺得莫裏森比他滑得好,最後莫裏森真的得到了一枚銀牌。這個故事讓人難以置信,但卻真實發生在我的身邊。我採訪了莫裏森,他特別感激朱尼奧,報道這場比賽的感覺非常美好。最激動的時刻莫過於張虹為中國隊奪得歷史上第一塊冬奧會速滑金牌,我激動,也很“震驚”,因為沒有想到她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自己當時興奮又緊張,很多同事趕來增援,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報道任務。

    李嘉:我在冬奧會期間主要負責報道冰壺項目,情人節那天,編輯部派我和幾位同事去雪上賽場增援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當時中國隊是很有希望奪得金牌的。老將李妮娜最後一跳摔到地上,當時我們都很替她擔心,別人把她扶起來後,她摘下帽子,竟然在鏡頭前露出燦爛的微笑,這個鏡頭很震撼。我從她身上感受到了奧林匹克精神。還有那天的衛冕冠軍、澳大利亞人拉斯拉也讓我深深感動,她在決賽中的最後一跳動作難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系數,那甚至是一個從來沒有在正式比賽中出現過的動作難度。可惜的是,拉斯拉在落地的時候也失去了重心。其實,她大可不必做這麼難的動作,説不定還能得到金牌,但是她就是想衝擊一下難度,她説她為跳出這個動作而感到驕傲。我認為這也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

    雪上賽場的氛圍和冰上賽場很不一樣,很熱鬧,大家更加放鬆,能夠更多地感受到冬奧會的獨特之處。

    張寒:我主要負責報道花樣滑冰。來到索契之前,我很擔心索契冬奧會能否順利舉行,到了索契還有一點小失望,但是隨著比賽的開始,我覺得這裡的組織工作真的很棒。這屆冬奧會比較平靜,沒有出現特別大的事件,但是我覺得這屆冬奧會平靜但並不缺乏激情。

    鄒大鵬:我主要負責雪上項目的報道,因此主要住在雪上賽場的媒體村。俄羅斯人很熱情,我們在賽場上遇到困難,志願者都很主動地幫助我們,這讓我們的工作也變得非常開心。冬奧會和夏奧會相比,更讓人放鬆,在這種放鬆的氛圍下,我們反而工作更有幹勁。當然,報道雪上項目還是很辛苦的,由於很多項目都在不同的山上,我們每天跑上跑下,找各種班車上山,有一次完工都淩晨兩點了,班車等了很久都沒有來,我們背著電腦下了400級臺階才到山下,採訪冬奧會真是考驗體力。我都瘦了兩、三斤了。

    在雪上賽場,因為經常在雪地、雪坡上行走,很多外國記者都是自己帶著雪板滑雪去採訪的。但我們中國記者沒有這樣的。我由此感到,咱們中國什麼時候能在冬季運動中取得特別好的成績呢?那要等到咱們中國記者也能自己滑著雪板去採訪的時候。這麼説有些誇張,但至少説明,那時我們的冬季運動群眾基礎足夠強大了,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冬季運動氛圍,那時,中國在冬奧會的成績必然會實現更大的突破。

    劉陽:這是我採訪的第三屆冬奧會,這次主要報道短道速滑比賽。除了賽場的種種驚心動魄外,我更享受在賽場外的採訪,感受人物在大起大落後的平靜,那種平靜蘊含著巨大的力量。短道速滑全部比賽結束後,我採訪了中國短道速滑隊主帥李琰,她終於可以在比賽結束後放鬆地和記者暢談。她説到王濛受傷後,大家如何發狠訓練,一邊説一邊流淚;説到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女兒,她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説到自己的信仰,她又是那麼的虔誠。這樣一個鮮活而具有女人味的李琰,和在賽場上指揮戰鬥的“鐵娘子”太不同了,這樣的反差同樣是體育的魅力。

    索契是一個不大的城市,我們記者都統一住在媒體村。我從房間的窗戶就可以看到雪山,走廊的另一側就可以看到大海,這裡的空氣非常潔凈、新鮮,讓長期生活在北京的我感到呼吸到這樣的空氣是如此珍貴。北京正在申辦2022年冬奧會,我特別希望北京能夠申辦成功,更希望北京的大氣污染問題能夠儘快得到解決,不僅讓運動員,更讓我們老百姓在藍天白雲下感受體育的魅力。

稿子裏讀不到的冬奧——新華社記者感悟索契冬奧會
860010-110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