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滿漢全席起源 |
|
|
|
|
|
滿漢全席始於清代中葉,是我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巨型筵宴。既有宮廷肴饌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 滿漢全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作的一種全席。最好的公開使用場合,是科舉考試結束後地方官史宴請主考官的時候。主人是地方上最高官員,客人是欽差大臣;主客之間往往又是“門生故舊”,因此滿漢全席上的菜點都是菜其精細而豐盛的。入席時大小官員一律頂戴朝珠,身著公服就座。筵席的場面、規模、等級、陪宴人員的職位、供應筵席用的烹飪原料及果、酒的品種和數量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官府中舉辦滿漢全席時首先要奏樂,鳴炮,行禮恭迎賓客入座。客人入座後由待者上進門點心。進門點心有甜、鹹兩種,並有幹、稀之別。進門點心之後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後才正式入席。滿漢全席上菜公冷菜、頭菜、炒菜、飯菜、甜菜、點心和水果等,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一般分三天吃完。 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烹飪技藝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擅于燒烤、火鍋、涮鍋,又顯示漢族烹調特色,扒、炸、炒、溜、燒等皆備,菜品口味也極豐富。 滿漢全席濫觴于京,推及各地,天津、廣東、湖北、東北、四川、揚州等地都有滿漢全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