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丨民族區域自治:開啟民族和諧新紀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年02月06日 13: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共産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在創建新中國的過程中,提出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贏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産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方法和路徑,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而這一偉大制度的第一次實踐,則要從1936年的寧夏説起。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的紅軍西征紀念園有一座雕塑,創作靈感來自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寫的《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

這本著作第一次系統地將中國共産黨和它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介紹給了全世界。

這本書有近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在同心縣采寫完成的,這其中就專設了一章來描寫1936年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政府的誕生。

在《西行漫記》中,這一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被斯諾稱為是“在寧夏看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1936年5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和十五軍團開始西出陜北、挺進甘寧。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在民族平等的原則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思想。 

同心縣紅軍西征紀念館研究員 楊文元:中國共産黨當年還在非常困難的時候,在他們心中裝的是56個民族的大中國,我當年非常的震撼。 

1936年6月27日,紅十五軍團攻克豫旺縣(今同心縣)的下馬關,在那裏建立了陜甘寧省豫旺縣蘇維埃政府,隨著各鄉村紅色政權相繼建立,選舉成立豫(旺)海(原)縣回民自治政府的條件基本成熟。 

在同心縣紅軍西征紀念園的北部,坐落著這樣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清真大寺,它有著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回漢兩族文化的交融。

1936年10月20日到22日,在它的上房舉行了為期三天的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

原同心縣黨史辦公室主任 馬佔珍:整個同心的大街上,有四五百人,有黨的領導,有農民,有商人,還有手工業,還有宗教人士,所以它的代表是非常廣泛的,全局是完全採用了民主選舉的方式。那時非常的簡陋,他每個人拿個碗,投豆豆到一個小碗裏面,數豆豆,數豆豆。最終馬和福當選為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主席)。 

就這樣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政府誕生了。 出身貧苦的回族農民馬和福,在和紅軍的接觸中,他見到紅軍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尊重他們的民族信仰,便主動接受了紅軍的抗日主張和民族政策,並在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在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後,他帶領大家選舉出37名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併發表《告北圈子四週圍同胞書》,號召組織回民解放會、宣傳紅軍抗日救國主張,武裝保衛自己,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鬥。大家還討論通過了《新土地法》《新婚姻法》《減租減息條例》等政府法規。 

同心縣紅軍西征紀念館講解員 買曉仙:我們這個少數民族地區,基本上都是父母包辦婚姻。當時我們這邊有一個老地主,窮困人家的那個女子他就想要納來做妾。紅軍就徵求這個女孩子的意見,説你自己來選擇,這個女孩子就説,我喜歡的是我想要嫁的這個人,不是那個有錢人家。當時離婚條例、結婚條例,就進行了新的完善和改正,所以當時也是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原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馬和福長孫 馬永紅:我爺爺堅信中國共産黨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共産黨才是真正的為窮人謀福利的黨,這就是他的信仰。 

22年後的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告成立。寧夏各族人民堅定跟黨走,開啟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光輝歷程。從三西扶貧、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到西部大開發、寧夏“十二五”生態移民、精準脫貧攻堅戰,寧夏各族群眾邁向新生活。

今天,曾經因為乾旱導致深度貧困的同心縣,通過三級揚黃、七級揚黃,將黃河水引到這裡,開發了55萬畝水澆地、33萬畝節水滴灌農業,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正在一步步展開。 

同心縣河西鎮同德村黨總支書記 冶學雲:我們同德村是2012從山裏搬遷到揚黃灌區的生態移民村。多年來,在黨的各項回民政策幫扶下,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化水泥路搭到村民家門口,幼兒園、小學、村衛生室一應俱全,村民都住上了大瓦房,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2020年全村實現了脫貧出列,今後我們村將帶領村民努力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總臺央視記者 薛晨 劉豪 寧夏臺 同心臺 金鵬 金姍姍)


(編輯 溫焌意)

新聞首頁
分享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