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倪鵬飛: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讓“人們生活得更好”

——奮進“十四五”·深解“關鍵詞”

資訊 來源:央視網 2020年12月22日 09: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編者按: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十三五”圓滿收官在即,壯闊“十四五”即將啟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面對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國將如何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事關14億中國人民,也同樣牽動著世界目光。央視網年終特別策劃《奮進“十四五”·深解“關鍵詞”》,以小見大,讀懂中國經濟發展大局觀。
  
  央視網消息: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社會經濟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構成內容。《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將城鎮化建設再提到一個全新高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專家簡介】
倪鵬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

  央視網記者: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從哪些新方向呈現?
  
  倪鵬飛:首先,“十四五”時期的城鎮化將更加聰明和包容。在經歷大規模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之後,走出農村的大中專學生將成為增量人口城鎮化的主體,城鎮化人口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將持續提升;農民工將成為城市人口存量深度城市化的主體,通過市民化並平等分享公共服務的步伐將明顯加快。在經歷了“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的上半程城鎮化之後,“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將成為主流,創造優質的教育、文化、康養等人文環境是城鎮化的重點內容。
  
  其次,“十四五”時期的城鎮化將更加集約和智慧。都市圈和城市群主導城鎮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城鎮改造和更新、尤其智慧化更新將成為城鎮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社會性基礎設施和技術性基礎設施將成為增量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內容。數字化的技術和智慧城市,將使産業智慧化趨勢加速推進。
  
  再次,“十四五”時期的城鎮化將更加綠色和低碳。綠色建築、低碳出行、生態城區將得到普遍加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城鎮化將加快步伐;城鄉的自然景觀、特色風貌和歷史文化將得以修復和保持,自然格局、山水脈絡、氣象條件得到尊重和保護。城市居民在享受現代化的公共服務的同時,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自然城鎮化有望逐步凸顯。
  
  央視網記者:要實現以上城鎮化目標,應該在哪些領域推進改革?
  
  倪鵬飛:推進城鎮化新發展,要重點推進以下四個領域的改革:
  
  一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挂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還要加快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進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制度統一和區域間互助共濟。
  
  二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完善進城落戶人口與建設用地供應更加緊密的挂鉤機制。
  
  三要全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形成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良性局面。
  
  四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合理確定中央支出佔整個支出的比重,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産品主産區、困難地區提供有效轉移支付。完善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農民工市民化轉移支付制度。
  
  央視網記者:新型城鎮化中提出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這是否説明未來中國城市體系會呈現一種新形態?
  
  倪鵬飛:城市體系已經不是大城市或小城市非此即彼的體系了,而將是一種多形態的大中小城市協調共存的體系。基於人口和經濟發展階段,順應空間發展規律,多層嵌套的城市體系才是中國未來城市化道路的方向。各種形態的城市都有合理的規模區間,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協調發展,城市化的未來是城鄉融合的巨型城市化地區。
  
  規劃中國大國城市體系首先要實現從孤立城市向城市集群化組織體系轉變,把大中小城市(鎮)的協調發展方針具體到城市群的發展。未來中國將建立超大、特大、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中心網絡化的“多層嵌套的城市體系”。
  
  央視網記者: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起到哪些作用?
  
  倪鵬飛:城鎮化是中國社會經濟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構成內容。儘管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已達60.6%,但戶籍人口城鎮化僅達44.38%。與此同時,常住人口城鎮化仍以年均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全國城鎮化呈現階梯狀發展格局。這表明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仍然蘊涵巨大的潛能。
  
  推進城鎮化新發展,釋放城鎮化新潛能,可以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撐:不僅可以促進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且可以結構性改善要素供給的能力和水平,更充分地釋放規模巨大的國內潛在需求,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不僅可以更快地疏通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堵點和斷點,重塑國際大循環新的競爭優勢,而且可以有效支持高質量産業鏈體系的重新佈局和構建,堅實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風險。

經濟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