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萬年前,古人類在阿爾泰山一脈滑雪狩獵,時至今日,這條西北─東南走向的跨國斷塊山脈,正在成為新的世界級野雪天堂。
澳大利亞籍滑雪發燒友史蒂夫·比克斯塔夫曾駕馭雪板,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北美落基山以及北海道雪場飛馳、跳躍。去年冬天起,他和朋友把訓練營搬到新建成的阿勒泰野雪公園,一住就是20多天。
野雪也叫自然雪,是雪山、高海拔雪場的非機壓雪道,以及專門開闢的樹林自然雪道,主要面向技術嫻熟的中、高端滑雪人群。
野雪公園主打“野雪穿越體驗”和“直升機滑雪”,據初步統計,愛好者年齡呈兩極化分佈,55-65歲的人群時間充裕、消費能力強,通常是在非週末時間滑雪,約佔34%,25-45歲的青年白領階層常在週末時段消費,人數增長迅猛,佔總消費人群的40%左右。
“這裡擁有媲美北海道的優質粉雪,雪量大,雪期長,風力小,是滑野雪最理想的場所。”史蒂夫·比克斯塔夫感慨,在他飛越半個地球才發現的寶地上,當地人已“馴化”野雪上萬年。
阿爾泰山麓冬季長達7個月,長冬無夏,春秋相連,人們世代遊牧、狩獵。走進群山環抱的布爾津縣禾木鄉,88歲的曲開老人説,每年大雪封山時,人畜難以通行,“毛皮滑雪板”是農牧民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
以前,“毛皮滑雪板”以松木、樺木為板芯,用馬的腿部毛皮包覆滑行面,上山時逆毛,增加摩擦力和抓地作用,下山時順毛,減少摩擦,帶人疾行如電。
伴隨新疆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阿勒泰野雪告別藏在深山人不知的歷史,毛皮滑雪板製作工藝演變為民俗表演,野地滑雪從一種不得已的生活方式蛻變成高端度假項目。
阿勒泰市旅遊局局長史志強説,目前國內冰雪旅遊的開發主要以旅遊體驗型、城郊學習型為主,目的地度假型較少,這正是阿勒泰發展滑雪産業的後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