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1月底,以“傳統文化未來想象”為主題的“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吸引了來自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及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博物館相關領域的負責人,共同探討博物館如何嘗試傳統文化和現代技術的“聯姻”。
事實上,近年來,通過開設淘寶店、使用VR技術、研發APP、提升網站等一系列舉措,故宮一直在不斷謀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融合,“新”已經成了故宮的一大標簽。一座接地氣的“新”故宮也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新”遊客紛至沓來。
奔著“故宮製造”而來
今年夏天,江蘇姑娘王佳欣在看了微信朋友圈裏一篇文章之後,被故宮團扇深深地吸引住,馬上去故宮的淘寶店舖選購。這件故宮藏畫系列的真絲團扇,一共四款:出水芙蓉款、千里江山款、夏日詩款、項聖謨花卉款,每一款都讓王佳欣心動。“確實是每一款都喜歡,都想買,可是當時淘寶店舖裏項聖謨花卉款和千里江山款缺貨。”王佳欣告訴我,等了幾天,她終於按捺不住專程前往北京到故宮,把那兩把扇子買回來了。
“90後”的王佳欣伴著互聯網一起長大,平時吃穿用都追求新奇時髦,“會被這麼傳統的東西吸引,我自己也挺意外的!”
和王佳欣有同感的人,在故宮淘寶店167萬的粉絲裏比比皆是。閒時逛逛故宮淘寶店,看看故宮又有什麼新創意,已經成了許多人的習慣。手機殼、書籤、環保袋、雨傘、首飾、日曆……故宮的文化創意産品擁有一大批忠實擁躉者。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如今,故宮裏商店售賣的都是故宮自己研發的獨創産品。單霽翔還公開為“故宮製造”吆喝:“你們千萬別買故宮的行李牌啊,因為太好看了,出差一次,準丟。”
曉晨在國內某公司駐巴黎辦事處工作,以前從中國回巴黎時常苦惱不知給法國同事帶什麼紀念品,現在,只要是故宮出品,法國同事都喜歡得不得了。“現在我回國探親的日子,是除了聖誕節之外最受法國同事期待的節日了!”曉晨打趣道,她的兩位法國同事也正在計劃來看下雪的故宮呢。
“網上遊客”越來越多
故宮在遊客們的心中有著標誌性的地位。豆瓣上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小組,成員共有9946人(截止記者發稿時),其中更有組員發起成立裏“我們都愛逛故宮”的微信群。網友“喵小喵”告訴記者,自己雖然還未曾去過故宮,但是通過上網、與網友交流,對故宮有了很多了解,“有些細節去過的人都未必知道。”“喵小喵”説,在對故宮有了深入了解之後再去逛故宮,感受一定會不一樣的。
去年12月31日,故宮迎來了當年第1600萬名遊客。據美團旅行統計,今年國慶黃金週期間,故宮博物院的人氣稱霸國內景區。“觀眾來得再多,也是一小部分。”科技讓許多沒來過故宮的人有了認識故宮、了解故宮,甚至是“走進”故宮的機會。
如今,故宮的網站上有故宮的全部藏品,人們可以查閱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據統計,目前,故宮網站的日均訪問量至少達100萬人次。除了網站,故宮還開發了9個APP。例如,“每日故宮”APP內收藏有大量的藏品高清圖,在裏面不僅可以查看更多相關的背景知識,還能生成有韻味的日簽。此外,經過3年零4個月建成的數字故宮,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博物館數字平臺,有公眾教育、文化展示、參觀展覽、資訊傳播、休閒娛樂、社交廣場、學術交流等多種功能。
單霽翔在一次演講仲介紹:“人們進不去的(故宮)空間,我們準備了虛擬現實的宮廷原狀,進去以後就可以看到養心殿和太和殿。養心殿在修,人們可以進入數字養心殿。進去後可以批奏折,可以跟大臣聊天。”
不僅來玩也來學習
11月27日,記者在故宮太和殿前遇見了5歲半的張佳一。此前,為了完成幼兒園的手工作業,他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畫了一幅城門。爸爸媽媽告訴他,故宮的午門最有氣勢,於是,週末便跟著爸媽一起來看看。儘管爸爸媽媽的講解,小佳一還似懂非懂,卻聽得十分專注。“至少,對於故宮建築紅墻黃瓦的特徵孩子有了深刻印象。文化就是需要這樣一點一滴地熏陶。”佳一的爸爸説。
如今,進故宮的孩子不僅變多了,也更加認真了。小朋友不再僅是跟著家長四處看看“大房子”,在故宮他們有了更多樂趣。
單霽翔介紹,在故宮遊玩,孩子們可以閱覽故宮的圖書,把故宮的圖書帶回家。父母不僅能給孩子選到稱心的禮物,還可以做一件手工作為禮物送給孩子。此外,故宮成立了故宮學院,培養故宮學者。2016年,故宮開辦講座2.5萬次,每次開班都爆滿,全部免費,吸引了大量孩子。“相信他們在博物館裏成長,長大後一定熱愛中華文化。”單霽翔説,大量古建築修繕後投入教育使用,2016年年底4個大教室投入到學校教育中使用。“故宮還有得天獨厚的地方,天氣好的時候,我們的庭院都會有各個學校的孩子們來玩。”
據介紹,除了北京的故宮學院,在全國12個城市佈局成立故宮學院分院。“我們的文創産品收入也大量地投入教育上面,古建築修繕好了,就需要更多投入到教育方面。”單霽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