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旅遊供給側改革開創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新天地

原創其他 來源:央視網 2017年11月05日 11:48 A-A+

原標題: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月26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講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産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産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在國家旅遊局提出的“515”戰略、奮力邁向我國旅遊發展新目標的“三步走”戰略與國務院印發的我國《“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引下,我國旅遊業供給側改革呈現出以下六個顯著特點,開創了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新天地。

       一、 發現與創造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市場

       在新常態下,具有巨大潛在有效需求的旅遊市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市場,迫切需要通過旅遊供給側改革去發現與創造。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在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期間,我國旅遊業已完成的重要增長指標有:(1)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率為10%,達到4.13萬億元;(2)國內旅遊人次的年均增長率為10%,達到40億人次;(3)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長率為11%,達到3.42萬億元;(4)入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率為3%,達到1.34億人次;(5)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長率為5%,達到1136.5億美元;(6)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率為9%,達到1.17億人次;(7)直接就業人數年均增長率為4.7%,達到1450萬人。

       據國務院印發的我國《“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預測,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我國旅遊業增長主要指標是:(1)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將達到64億人次;(2)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將達到7萬億元;(3)旅遊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將達到2萬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我國旅遊業的增長狀況符合上述預測趨勢。2016年全年國內遊客44億人次,同比增長11.2%;國內旅遊收39390億元,同比增長15.2%。入境遊客1.3844億人次,同比增長3.5%;國際旅遊收入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13.6%。國內居民出境1.3513億人次,同比增長5.7%。

       二、滿足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與休閒時間增加,旅遊需求收入彈性較高,以“十二五”期間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長率10%與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7.8%比較,旅遊需求的收入彈性為1.28,旅遊業不但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而且也成為滿足人民享受旅遊度假美好生活的幸福産業與事業。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社會,人民追求高品質的休閒旅遊度假生活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按照世界銀行2016年衡量進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國家的指標是2014年人均國民收入超過4,125美元,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6年世界發展指標》報道,2014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為7400美元,已經超過該指標。另外,我國工作超過1年的居民的休假時間已有120天。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約有1億人口的人均年收入水平達到了世界銀行規定的發達國家的人均年收入1.2736萬美元的水平。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2016年我國有1.3513億人次參加出境旅遊,增長5.7%。其中因私出境1.2850億人次,增長5.6%。

       三、 促進美麗鄉村與新型城鎮化建設

       浙江的安吉縣、陜西的袁家村、安微的西遞與宏村、江蘇的周莊、浙江的烏鎮等鄉村旅遊與旅遊風情小鎮和特色景觀名鎮發展,大大促進了我國美麗鄉村與新型城鎮化建設。

       參照世界發達國家與地區實現現代化的經驗,農村地區不可能全部走工業化道路,建設以旅遊業為依託的富麗鄉村也是一條重要的現代化途徑。這樣做,既可以使農村富起來,也可以滿足城市居民到農村休閒度假的需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我國城鎮化按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計算,要從2015年的56.1%提高到2020年的60%;按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計算,要從2015年的39.9%提高到2020年的45%。

       旅遊大型綜合體、旅遊風情小鎮和特色景觀名鎮建設,也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增長極。例如,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自2016年6月16日到2017年7月16日開業一年,接待人次就超過1100萬,收入達到70億元,成為上海浦東中部新型城鎮化的增長極。

       四、 促進與其他相關産業和業態的融合發展

       旅遊具有遊客從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綜合性需求的特點,包括對旅遊信息、交通、景區點、會展、文化娛樂活動、購物活動、住宿、餐飲等需求,由此要求與促進旅遊目的地相應的綜合性旅遊供給體系的建設,融合與帶動當地相關的經濟與文化産業的發展。

       我國旅遊業供給側改革實施“旅遊+”戰略,反映了上述發展規律與內在要求。例如,實施旅遊+新型工業化戰略,建設郵輪、遊艇、遊船、旅遊房車、發展旅遊航空産業等;實施旅遊+現代服務業戰略,發展商務會展旅遊、教育旅遊、體育賽事旅遊、醫療旅遊、健康養老旅遊等。

       五、 引入綜合管理體制與機制

       由於旅遊發展需要建立滿足遊客綜合需要的綜合性的供給體系,因此,需要制定包括土地、交通、公安、城管、財政、宣傳、旅遊購物免稅與退稅和出入境政策等在內的“多規合一”的旅遊發展規劃及政策,需要建立適合綜合性産業特點的綜合管理體制與機制。在國家旅遊局推動下,在上述方面已近取得了顯著進步。例如,據統計,我國已有23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旅遊發展委員會。

       六、 為我國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模式

       我國旅遊業供給側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也為我國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的實踐經驗與理論探索,特別是為我國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這一新的模式可以簡要概括為:(1)發現與創造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市場;(2)滿足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新需要;(3)促進美麗鄉村與新型城鎮化建設;(4)促進與其他相關産業和業態的融合發展;(5)引入與綜合産業性質相適應的綜合管理體制與機制;(6)對標世界強國,從粗放型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為集約型發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建設高度集約型世界旅遊強國。

(作者何建民 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閱讀 旅遊 | 供給側
我要糾錯編輯:李響 責任編輯: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