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期居民休閒度假旅遊消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讓我們看一看國慶、中秋假期第一天鄉村大地的熱鬧景象。
城裏人來了,鄉村人笑了
在福建,走進省級生態村、革命老區基點村——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只見村前的溪水清澈見底,鵝卵石壘成的農家小院乾淨整潔,一排排農村別墅呈階梯狀依序自下而上排列,綠樹婆娑,花影搖曳。還不到10點,很多自助遊遊客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人們踩著石板路,呼吸著醉人的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這次中秋國慶放8天長假,我們就想帶著家人,找個遠離城市的地方,給自己的身心放個假,這裡正是我們想要的。”來自深圳遊客王先生説。
因為毗鄰大金湖景區,國慶第一天,還不到9點,泰寧縣梅口鄉水際村就有很多團隊遊客、自助遊遊客排隊等著坐船遊覽。水際村村支書王家生説,目前村裏的家庭旅館都已經預定到4號5號了,很多農家樂生意都非常火爆。
安徽黃山市休寧縣的祖源村是黃山市百佳攝影點。來自南京的李先生和趙先生兩家6口人早早來到這裡。“我是從朋友的口中得知祖源村的,來了一看,好傢伙,真是世外桃源!”兩個七八歲的小孩高興得在床上蹦跳著。
67歲的企業家龐煥泰來自上海,他和祖源村簽約,帶領村民開辦民宿。首期26棟古民宅已改建結束,50余套高端民宿及配套設施已開門迎客,二期已開始建設。民宿運營僅10個月,已受到熱捧,國慶、中秋假期客房全滿。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工作人員龍振璋介紹,快到中午的時候,村頭可以容納二三十個車位的停車場爆滿,大部分是來自貴州、懷化、張家界的車輛。假日期間,村裏保持每天有兩個人值班,對有重要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重點巡邏。同時,對八家農家樂的配菜進行監督,保證遊客的飲食安全。
十八洞村巧媳婦農家樂老闆龍鍵開心地説,中午共有80多人來他這裡就餐,每人的消費標準30至50元,當天的毛收入就達三四千元。
在重慶市萬盛經開區關壩鎮涼風村,遊客們在池塘裏垂釣、迷宮裏尋找出口、農家樂裏喝茶談笑風生……村口左側是“生態涼風,夢鄉漁村”巨型白色字牌,村口有8.8米高的魚雕塑,一路進村,公路硬化寬敞整潔,河堤傍著彩色健身步道蜿蜒前行。
“脫貧攻堅喚起了涼風村人拔窮根、奔小康的激情和鬥志,我們找對了鄉村旅遊這條致富的路子。”涼風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會説,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鄉村旅遊業,不斷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脫貧摘帽的“涼風村”和“涼風村人”猶如重拾自信的“醜小鴨”展開了翅膀。
投身旅遊,人生更有意義
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貴龍説,村民原先是分散居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偏遠自然村,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較為貧困。有民謠為證:“月光光,星光光,有女莫嫁高峰郎;白天聽到黃鶯叫,夜裏聽到虎嘯聲;不見相公騎馬過,只見狐狸拖母雞。”如今,村裏人編的順口溜是:“高峰真是好,種花又種草;自從做旅遊,人人不糊塗;拆舊建別墅,戶戶開店舖;家家有客源,天天像過年。”
在村民聶清華家,隨著鄉村旅遊不斷發展,他蓋起了漂亮的三層小洋樓,一層用來做農家樂,二樓、三樓是農家賓館,如今一年收入10多萬元。
村裏像聶清華這樣的村民很多,他們有的開農家樂,有的辦起了農家賓館,有的在旅遊公司上班,有的專門搞特色種養。據不完全統計,5年來,高峰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從9754元增加到現在的15074元,其中40%的收入來自旅遊業。
在發展現代大旅遊格局的過程中,旅遊扶貧成為陜西旅遊發展委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陜西嵐皋縣很有名氣的創業名人王三翠,就是旅遊扶貧的獲益者。
“發展鄉村旅遊實現了我個人的夢想,人生因此更有意義和價值。”爽朗的王三翠説。
過去,王三翠家靠種莊稼和務工為生,年年辛勤勞作,日子總是過得緊巴巴。自從嵐皋縣將旅遊列為富民強縣的一號工程以後,王三翠夫妻倆開始學著做生意,開農家樂,自己當小老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誠實厚道的為人品格,讓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
為確保扶貧工作有效開展,結合縣域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在國家“五個一批”、省“七個一批”的基礎上,嵐皋增加了“旅遊扶貧一批”工作內容,即“圍繞精品景區建設帶動就業脫貧一批、圍繞健全鄉村旅遊要素脫貧一批、圍繞旅遊商品研銷脫貧一批”,有效助推貧困村、貧困戶脫貧。
嵐皋縣的旅遊扶貧,只是陜西省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陜西“十二五”期間發展農家樂經營戶達2萬戶,鄉村旅遊從業人員近24萬人,實現了旅遊脫貧佔陜西全省脫貧人數15%的目標。到2020年,陜西通過旅遊業實現脫貧的人口將達到70萬以上。
積累經驗,打造特色品牌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各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經過科學規劃産業和空間佈局,涼風村把生態垂釣作為核心産品,把漁村自然風貌和民俗作為重要景觀,把創業和微企發展作為項目特色,創新實踐,注重融合,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鄉村旅遊+”融合發展。
農旅融合上,在海拔800米以上規劃打造休閒度假區,在海拔550米至800米打造伏淡季水果種植區,在海拔550米以下打造生態魚養殖區,達到“摸魚戲水釣魚,漁樂無限;賞花品果裸心,曼妙自在”的鄉村遊體驗。體旅融合上,圍繞魚元素這個涼風“夢鄉村”創業主題,將每片魚池自身特點與微型企業名稱相結合,在魚池入口、7公里健身步道節點安裝若干魚雕塑和魚小品,與中國釣魚運動協會對接,打造重慶鄉村垂釣基地。
據王家生介紹,水際村依託豐富的水域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先後發動村民和貧困戶組建了漁業協會、家庭旅館協會、遊船協會“三大協會”,並依託三大協會積極主動參與和對接大金湖景區的旅遊漁業、遊船、旅遊餐飲、旅遊家庭旅館、旅遊購物等第三産業,將特色資源資産化,解決用什麼做扶貧蛋糕的問題;優質資産股權化,解決扶貧蛋糕歸誰享有的問題;經營管理市場化,解決怎麼做大扶貧蛋糕的問題。
目前,家庭旅館協會成立了統一的接待服務中心,採取“五個統一”發展模式,年接待遊客15萬餘人次,經營收入90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6~8萬元。漁業協會依託大金湖漁業有限公司,創建了全省首個淡水有機魚品牌,延伸發展精深加工項目,並在福州、廈門等地發展連鎖加盟店38家,産品供不應求。遊船協會通過原始積累和不斷壯大,資産超過2億元,年營業收入3000余萬元,每個船位每年分紅2200元。此外,“三大協會”還提供了船員、漁業捕撈員、服務員等就業崗位270多個,其中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就業60多人,每人每年工資性收入3萬多元。
(採訪組成員:李金枝李遠峰高慧陳潛文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