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小寒節氣,標誌著一年之中最冷的時期已經到了。寒為冬季的主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寒為冬季的主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小寒節氣養生之道: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1 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zg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 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3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4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徵,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