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丁小賀) 國家旅遊局主辦的重走長征路記者團一行,今日走進棉縣安順彝族鄉安順場集鎮。紅軍長征當年的路線,過馬鞍山,進入石棉縣安順彝族鄉安順場集鎮。80年前,中央紅軍夜襲安順場,在大渡河畔準備渡河工作。 80年後,大渡河河岸,株株黃果柑結下纍纍碩果。安順場古鎮內,紅色旅遊吸引著八方來客。
“紅色旅遊”火了安順場
大渡河畔,安順場外,一株株黃果柑樹挂滿果實,將安順場映襯出紅色的景象。安順場內,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矗立其中。“這裡是賴家大院!”“這裡是老碉樓!”……
1935年5月24日,中央紅軍一軍團一師一團在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帶領下,于晚上抵達馬鞍山後,乘夜奇襲安順場。安順場,位於大渡河南岸,有百十戶人家,守敵兩個連,營長是劉文輝24軍彝務指揮部的賴執中。渡口北岸是劉文輝的精銳第5旅第7團的韓槐皆營,這個團的另兩個營在下游15里處佈防。當晚,紅一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二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一營冒雨分3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鐘戰鬥,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
紅軍在安順場落腳後,做著第二天的渡河準備工作。強渡大渡河是紅軍的一次生死之戰,在作戰開始前,先遣隊首長對這次作戰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夜襲安順場,並順利奪得船隻,為紅軍渡河提供了先決條件。先遣隊同作戰部隊一起制定渡河方案,並強調這次渡河作戰的重要意義,從而使作戰部隊更加堅定信心,鼓足了勇氣,為作戰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紅軍在安順場留下了諸多遺跡,也留下了不少讓人樂道的傳奇故事。
如今,帶著這份殊榮,安順場的人們傳承著紅色文化,在安順這片土地上,用勤勞的雙手,種植並收穫金黃的果子,他們也用熱情與豪邁,迎接著五湖四海的來客。
紅色安順場,生活更紅火。
每到節假日,這裡的景區停車場內,擠滿了各地來的車輛。當地的餐館和客棧裏,遊客同樣滿員。張傑,石棉安順場旅遊景區第一家開張的農家樂老闆,他從2012年就在安順場景區搞起了集餐飲、住宿于一體的農家樂。從原來約280平方米的餐館,發展到如今擁有3棟一樓一底樓房,共計500多平方米經營面積的集餐飲、住宿、茶樓為一體的農家樂,張傑見證了10多年來安順場的巨大變化。張傑説,這幾年來,他不僅接待過來自北京、廣東、甘肅、江浙等地的客人,還有來自新西蘭等地的外國遊客。今年國慶期間,安順場的遊客比往年更多,人流量每天至少四五千人。“客棧每間房每晚收費120元,很多遊客覺得價格合理,都在我這裡訂房。”張傑説,有遊客還向他要名片,準備明年帶家人到安順場旅遊。安好空調、裝修好衛生間、配備上電熱水器,張傑開農家樂總共投入了100多萬元,聘請了5名專職服務員。張傑和其他農家樂的老闆都感受到,隨著安順場景區的日益耀眼,安順場的“紅色旅遊”一天天火爆起來。
如今,安順已發展大中型農家樂11家,客棧40家,茶樓10家,土特産經營戶11家,奇石經營戶5家,自行車租賃6家;新申報星級農家樂2家。在安順場,當地不少商家看中了越來越旺的商機,推出了騎遊安順的自行車租賃服務項目。特色的彝家燒烤、從大渡河裏收集來的珍貴奇石,還有當地美味的核桃、老臘肉等特産,安順圍繞旅遊産業服務的商品也越來越多。而安順場旅遊景區內,充滿漢、彝、藏民族風情的各種建築、服飾、歌舞、美食、民間工藝品深受遊客親睞。在紀念館內,紅軍裝、特色紀念郵票等,則成了外地遊客們的最愛。
目前,安順彝族鄉依託安順場國家4A級旅遊景區,調動群眾發展旅遊産業積極性,鼓勵社團組織參與帶動旅遊産業項目開發,大力支持成立旅遊産業協會,引導群眾大力發展餐飲、食宿、茶樓、大渡河奇石以及休閒娛樂業,推動旅遊産業邁上新臺階。同時,他們繼續推動黃果柑果園提檔升級,真正建成現代生態果園,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實現生態果園與旅遊産業對接,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加強小水至安順沿線果園的治理打造,開發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增加旅遊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