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現在旅遊怎麼遊

迎接首屆世界旅遊發展大會·旅遊:中國與世界共分享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年04月12日 09:40 A-A+

原標題:

  如果做一個問卷調查:你假日期間都做什麼?退休以後想幹什麼?你的興趣愛好、人生願望是什麼?相信一個很大的共項是旅遊。的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旅遊已成為中國人的重要選擇,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有人風趣地説:現在的中國人不是在旅遊,就是在去旅遊的路上;不是在計劃著去旅遊,就是在計劃著什麼時候計劃去旅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現象。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一年的出遊人次達到40億之巨,足跡遍及神州和天下,這該是怎樣的景象!

  當旅遊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它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就有了道道。那麼,現在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旅遊應該怎麼遊?都是一個“合格”的旅遊者呢?答案恐怕是不儘然。一方面,中國成為旅遊大國的時間還不長,不少人旅遊的經歷經驗還不多;另一方面,現在的旅遊形勢、環境、市場複雜多變,了解和把握起來不大容易。因此,中國要實現從旅遊大國到旅遊強國的轉變,不僅需要解決旅遊怎麼看、怎麼搞的問題,而且需要解決旅遊怎麼遊的問題。

  現在旅遊應該怎麼遊?這一個個性很強的問題,需要旅遊者在實踐中慢慢學習。但從共性的角度看,有幾個方面應當注意。

  一是科學地遊。

  旅遊首先是個人的事,“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的事情我做主”。不過,現在旅遊的地區、産品、線路、方式等如此之多,如果不加分析、不作選擇,是很難稱心如願的。吃、住、行、玩,投入産出,大有講究,如果稀裏糊塗、“隨波逐流”,很可能得不償失。盲目出遊、一味亂遊,既達不到個人的目的,也加劇旅遊秩序的紊亂。個人旅遊要遊好,就需要旅遊者會遊善遊。評判旅遊是不是遊好了有很多標準,但主要標準大概是安全、舒適、經濟、便捷。評判旅遊者是否會遊善遊也有很多標準,但主要標準應該是科學地遊——按照遊好的標準選擇自己旅遊的形式。為此,就應學習必要的旅遊知識、技巧,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能。比如,現在國人旅遊的範圍極大地擴展,天涯海角、犄角旮旯都要去,如果不學習了解目的地的相關知識信息,很可能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説短長”,甚至可能出問題。再如,現在的旅遊産品那麼多,什麼“觀光遊”“休閒遊”“新婚遊”“婚慶遊”“親情遊”“自助遊”“定制遊”“自由行”等等,如果沒有考察對比,很可能吃虧上當、引起糾紛。又如,現在不少人喜歡“探險遊”“野外遊”“穿越遊”,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能、準備相應的設備,搞不好就會出亂子。好則現在有很多“旅遊寶典”“旅遊攻略”可以學習,更有互聯網可以利用,想去旅遊可以去翻翻,遇到問題可以去查查。顯然,在這方面年輕人做得更好。

  二是快樂地遊。

  旅遊的主要目的是愉悅身心,細化一點包括休閒放鬆、強身健體、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等等。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做好安排、科學地遊,還要調整心態、快樂地遊。高高興興,樂樂呵呵,才能乘興而去、稱心而歸。然而現在,有些人心浮氣躁、毛裏毛糙,導致本該快樂的旅遊變得很不快樂,自己不快樂,別人難快樂。比如,有些人喜歡“跟風”“扎堆”,只圖去過名山大川、遊過名勝古跡的虛名,到過之後滿足了虛榮心、卻帶回來一肚子氣。當然,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不是不能去,但最好是選擇“錯峰遊”“休閒遊”等方式去,避免因人多而生事、因心急而生氣。再如,由於中國人口太多、旅遊供不應求,排隊等待十分正常,磕磕絆絆在所難免,但有的人卻因此大動肝火、大動干戈,結果往往是把好端端的事兒搞砸了。其實,遇到這些問題時冷靜想一想,自己出來旅遊是為了獲得快樂的,別人也是這樣,何必因為一些小事搞得大家不快樂呢?又如,有的人只會跟著走、不知認真看,一路下來累得要死、煩得要命;有的人只知用眼看、不會用心看,看來看去大同小異、了無生趣。有人説,快樂是一種能力,世界上的很多事就看你怎麼對待,你以快樂的心情對待它,自然就得到快樂。所以對待旅遊,我們還是要努力做到“物為心役”,而不是“心為物役”,快樂地遊,遊出快樂。

  三是文明地遊。

  旅遊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流動,它已經構成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也對社會生活産生很大的影響。許多現象和問題表明,學會文明地遊是我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必備素質,是中國成為旅遊大國必須解決的緊迫問題。比如,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丟亂扔廢棄物、在文物古跡等上面亂刻亂畫等不文明形象,一直是國人旅遊中的痼疾,令人不爽、遭人詬病。這些現象有的看似不大,卻直接影響旅遊秩序、損害國家形象。旅遊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理應成為文明素質提高的體現。文明的遊客也塑造良好的旅遊市場,成就旅遊産業。

  所謂文明地遊,就是要遵紀守法,遵守道德規範、公序良俗。進一步説,它還包括弘揚助人為樂、扶危濟困、謙讓禮貌、和諧和睦等美德新風,以實際行動為社會注入正能量。誠如是,則必將極大地提高我們個人旅遊的舒適度和滿意度、增進社會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而更好地展現和提升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和當代中國的國家形象。(鄭 劍)

相關閱讀 旅遊攻略 | 旅遊活動
我要糾錯編輯:王寶言 責任編輯:耿敏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