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張斌:倫敦重回奧運記憶 北京不必羨慕只要不停歇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01日 15:34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體壇週報 | 手機看新聞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曾經以為總該有機緣回到倫敦,去看看奧運城市是否一切安好,那些英國人許下的心願終究達成幾何。可還真是總不能成行,錯過了這個夏天,再次走進倫敦碗則要等到2015年,兩年後鑽石聯賽將重回整飭一新的奧運大舞臺。關於倫敦碗的記憶其實淡淡的,哪怕有焰火耀眼,歌聲不絕,但體育場外明晃晃的驕陽似乎打下深深的記憶烙印,那就是2012年的夏天吧。

  7月28日,一年前奧運開幕,花瓣樣的火炬臺上跳耀的聖火並沒有特別的光芒,曾經操辦過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專業人士們自然不太認可倫敦的一絲散淡調性,沒有整齊劃一可如何體現如虹氣勢。可如果你身在現場,一定會注意到全場的每位演員都有機會向觀眾謝幕,而北京則沒有此類設計,快速轉場,演員們心甘情願閃電般地消逝在化不開的黑暗之中。這是倫敦與北京的不同之一吧,沒有對錯,只有時代的差別。

  BBC在奧運一週年之際,推出一系列紀錄片,名字緊扣英國人的奧運訴求——《激勵:奧運旅程》。

  “激勵一代人”,英國人唸唸不忘,片子談不上精彩,調子淡淡的,各色人等在鏡頭前傾訴自己的奧運情愫,第一集尚沒有讓人擊節叫好的深度故事,也許都會在此後的各集中逐一展開吧。看過第一集的人,應該無一例外地對於那些推著嬰兒車風雨無阻看比賽的媽媽們印象至深,英國人真的愛熱鬧,愛體育,一種自然流淌的生活需求。

  奧運一週年之際,倫敦碗花費1.6億英鎊整修停當,只等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演。週末兩天比賽,恰巧交融在倫敦奧運開幕的歷史時刻,就相當於北京在2009年8月8-9日在鳥巢辦了一場平常日子裏最盛大的田徑賽,博爾特還得必須到場,只可惜北京因緣不足,沒有這樣一場被英國人稱為“週年運動會”的紀念版賽事。

  一年前,英國人就曾自豪宣稱,他們舉辦的殘奧會是奧運歷史上現場觀眾最多的一屆,在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方面,他們的確拿捏準確,就連“週年運動會”之後也精心安排了一天的“殘奧挑戰賽”。兩項賽事中倫敦碗的比賽總計可銷售門票19.3萬張,僅用75分鐘,“週年運動會”門票銷售一空,“殘奧挑戰賽”用兩天時間的等待迎來了全場觀眾。

  這不得不讓我們同為奧運城市的北京羨慕一番,今年在鳥巢,為了2015年田徑世錦賽到來而特意舉辦一場水平還算相當不錯的田徑賽事,主辦者已經很是精心了,據我耳聞現場賣出的門票不過一百多張而已。兩相比對,內心感受不免複雜起來。

  將北京與倫敦生硬對比似有不妥,但兩個在時間軸上緊密相連的奧運城市與奧運長久相伴的方式確也存在差別,其原因錯綜複雜,在此不用多言。慢慢生長,歷史發展的臺階我們一個也不能錯過。

  週日的晚霞中,倫敦碗終於可以又一次靜默下來了,就仿佛一年前奧運離去時。喧囂退去不久,全場觀眾整整一天在配合著殘疾人運動員不斷在看臺上送出有節奏的擊掌,很遺憾沒有機會置身現場,被再一次“激勵”。英國是有真正意義上的殘奧明星的,比如輪椅競速奧運金牌得主維爾,當初殘奧會最後一塊金牌的使命就交付給了他,如願拿到輪椅競速馬拉松的金牌。

  為賽事製造新的關注度,此番“殘奧挑戰賽”的壓軸比賽繼續由維爾擔綱渲染,在一英里競速邀請賽中奪得冠軍。34歲的維爾住在倫敦郊外,這一年他時常會在家中翻來覆去看自己的倫敦殘奧會比賽錄像,曾經習慣於勝利的他越來越害怕失敗,在皮斯托瑞斯成為犯罪嫌疑人之後,他幾乎成為世界殘疾人運動員的頭號明星。重回賽場,甚至重回訓練場,對維爾都曾是巨大的挑戰,好在他又回來,並且幫助自己深愛的城市將“週年挑戰賽”的帷幕緩緩落下。

  維爾是大明星,但不過還是屬於英國人自己的,倫敦碗需要曾經寫就人類共有傳奇的明星一道來重新點亮奧運記憶,博爾特當屬最佳人選,倫敦人心存感念,他們知道人們關於自己城市的奧運記憶中,博爾特貢獻巨大,就好似博爾特和菲爾普斯之於北京一般。在東倫敦的暮色之中,博爾特出場,掌聲如潮,站在起跑線上,他面對身後的觀眾,背對攝像機,秀著自己的肌肉,看臺上一片閃光燈的海洋,倫敦人因此好似重回奧運。9"85,博爾特繼續第一個衝過終點,他鼓動著現場,同時也被眾人感染,前所未有的耐心面對合照以及簽字的請求。

  那些在倫敦碗有美好記憶的田徑明星們重回故地,比賽愈加像是享受,莫-法拉赫不折不扣的英國奧運英雄,他也是人們買票進場的理由之一。狀態良好的法拉赫輕鬆奪冠,人們注意到比賽結束後他足足有20分鐘未曾離場,以各種方式享受著讓奧運重回的特殊感受。

  四年後,當倫敦再迎來田徑世錦賽時,倫敦碗將全然換了容顏,西漢姆聯作為擁有者將對其進行部分改造,2015年世界盃橄欖球賽決賽也將在此舉行,總之原汁原味的奧運版倫敦碗將不復存在。因此,倫敦人對這個最新的地標建築依依不捨,情感之深超乎我們想象。我喜歡《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海沃德先生的一段話,“倫敦人再一次走進倫敦碗的目的,在於檢驗一下自己一年的奧運記憶是否鮮活和永恒,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這位老派作家也不忘追問一句,請那些靠著奧運添光彩的政客們摸著自己的胸膛問一句,花費100億英鎊的奧運會給英國帶來了新的體育門徒嗎?我們的社區中增添了新的體育設施嗎?這樣的追問,我想此後不會停歇。

  英國田協此時此刻特別滿足,19.3萬張銷售出去的門票最是喜人,田協主席感慨道,我們是擁有偉大田徑傳統的國度,今後倫敦碗再有田徑賽,也許只需要76分鐘就能門票銷售一空。2015年田徑世錦賽在鳥巢,我們也計時好了。不必羨慕英國人,只要我們不停歇,今天就是明天的傳統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