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競猜點播CBA中超國足英超意甲歐冠國際足球/法甲網球

體育迷也瘋狂!那些年你曾如何追星?

體育資訊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9年01月14日 11: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4日電(邢蕊)競技場上永遠都不止勝者的狂歡和敗者的落寞。無論時光飛逝,歲月變遷,看臺之上,屏幕前方,一群忠實的體育迷似乎從來不曾缺席。

  從半導體收音機到彩色電視,從收藏的報紙到貼在墻上的海報,從千里傳書到現場的吶喊助威……一代又一代體育迷的追星方式,也經歷著升級換代。

    一聲振奮人心的吶喊

  1981年,主攻手郎平4號位的一記重扣,讓中國女排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巔。在當時還是個稀罕物件的12寸彩電前,“青工”王明玉和工友們對著小小的屏幕歡呼雀躍。從那一刻起,中國女排成了他的精神食糧,郎平就變為他的“夢中情人”。

  在那個藍天悠然,白衣飄飄的年代,文娛活動遠沒有現在這般眼花繚亂。即便面對崇拜的偶像,那一代人的表達方式也顯得內斂而又含蓄。“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這麼瘋狂,那些熱衷於排球的球迷,喜歡的方式也都很拘謹。”王明玉這樣回憶道。

  隨著中國女排的五連冠,競技體育的力量在生活中逐漸發酵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口號。為了在工作中更好的貫徹落實“女排精神”,王明玉把當時報紙上女排的照片一張張剪下來,貼在單位的玻璃櫃上。這一在當時有些瘋狂的舉動還遭到不少同事的嘲笑。

  除了做剪報,王明玉還喜歡模倣女排扣球剎那的喊叫聲,並將這一技能爐火純青的運用到了籃球場上。“那個時候還發行女排的郵票,當時剛參加工作,沒舍得買。”回憶起這段往事,王明玉還是覺得遺憾。

  37年過去,當時不滿20歲的“小王”,現在變成了大多數人口中的“老王”,隨女排黃金一代謝幕的還有老王的青春。直到現在,提起當年的那些球員,郎平,海曼,路易斯……王明玉依舊能夠如數家珍。

  一本泛黃的《足球世界》

  轉眼來到90年代,正在上初中的趙博在課堂上津津有味的翻著一本《足球世界》,憂鬱王子巴喬的淚水襯托著獨狼羅馬裏奧的狂歡。作為意大利的鐵桿球迷,趙博的心思早就飛出了課堂,飛到了1994美國世界盃的決賽場上。

  為了逃避老師的火眼金睛,趙博會拿課本擋住雜誌,“我從來沒被老師發現過,別的同學被發現,東西就被沒收了。”回憶起這段光榮歲月,趙博言語中充滿自豪。

  當年為了得到一張喜愛球星的海報,趙博會省吃儉用,把大部分的零花錢用來買《足球世界》,書裏夾帶的彩色海報是學生時代趙博癡迷足球的證據。

  “有時候看到墻上貼著的非賣品,我們會和老闆商量,求他把海報賣給我們。”月復一月對書店的貢獻,趙博的家裏如今積攢了一摞雜誌和數不清的海報。

  在物質還不充裕的年代,檢驗球迷的標準就是看你舍不捨得掏錢,大家一塊兒湊錢買一份體壇週報。貢獻出為數不多的零花錢就是那個年代對偶像所有的愛。

  90年代的尾巴逐漸被千禧年咬掉,時光老人也毫不猶豫地帶走了曾經的英雄。

  巴喬退役的那一年,趙博開始走向工作崗位,意大利足球成為他心頭永不凋零的玫瑰。燒完了青春年少,換來了長大後的經濟自由,現如今,趙博也可以飛去意大利,去心中的足球殿堂朝聖一番。

  一個愛馬仕鉑金包包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偶像變得近在咫尺,“愛豆文化”開始悄悄發芽。後現代結構主義與多元化的審美潮流,又讓競技體育的粉絲圈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風采。大批體育明星的擁躉通過社交媒體聚集在一起,他們有了一個饑餓感十足的名字:飯圈兒。

  “孫楊的每一場比賽我都會到現場支持,孫楊遊多久,我就陪多久。”90後女孩張靜對孫楊的癡迷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這是一位飯圈兒中的VIP,倫敦奧運會上,她被孫楊深深吸引。四年以後,為愛癡狂的女孩開始追現場,只要是孫楊出現的場合,張靜就一定追隨。

  去年畢業,張靜為了找一個方便追星的工作,花費不少力氣。最終天遂人願,她找到一份無需打卡,也不用坐班的工作。彈性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的機會見到孫楊。有時候為了能趕上孫楊的賽程,她會連續工作小半年,然後換來一週的調休。

  從裏約奧運會到現在,張靜的足跡遍佈了地球的東西南北。用她自己的話説,7個賽場,58張門票背後的代價就是一個“愛馬仕鉑金包包”。

  她曾經算過一筆賬,追一次國內的比賽全程大概要花費最少六千元,而國際比賽,費用則是一萬五起。不到兩年時間,剛走出校門沒多久的張靜為自己的愛豆兒幾乎“傾家蕩産”。

  “我見證了他從年輕運動員到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再到世界自由泳之王的辛酸歷程。”追隨孫楊多年,張靜對偶像的一舉一動都瞭如指掌。在她的眼裏,孫楊就是集美貌與智慧為一體的完美化身,怎能叫人不喜愛?

  張靜認為,追星就是追逐理想中的自己,她要感謝孫楊替她負重前行。當歲月的車輪碾過時間的路,漫過記憶的長河,體育精神卻始終如一在賽場上綻放。無論年齡,無論種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體育魅力的熏陶下成長。他們更像是賽場上的守望者,守望著不同時代裏那個自己的倒影。(完)

相關閱讀
我要糾錯編輯:錢睿斌 責任編輯:王曉遐
新聞聚焦
專題推薦
860010-1103040100
1 1 1